CNML格式】 【 】 【打 印】 
英媒:“中國模式”具不可複製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7 18:44:40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據6月27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總編輯萊諾•巴伯、副總編輯兼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副總編輯兼首席政治評論員菲利普•斯蒂芬、首席要聞撰稿人喬納森•福特、國際新聞主編肖恩•當南等日前與人民日報副總編輯馬利率領的人民日報代表團在該報倫敦總部舉行小型午餐會,談及中國模式內涵、中國經濟發展未來走向及國際地位、中國現當代史研究及新媒體作用等內容。

  沃爾夫、斯蒂芬等資深專欄作家認為,中國這些年的成功發展表明,中國模式是獨特的,其內涵具有不可複製性。中國數十年實行一黨政治,沒有採用西方的三權分立、兩黨或多黨輪流執政方式,但維持了國家穩定,取得了驚人的經濟發展成就。中國式民主的發展,尤其令人關注。西方學者對中國的估計總是過於保守,關於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國家實力的不斷提升,西方傳統經濟學家很難作出解釋。西方學界正在研究中國模式的內涵、實質與效應。中國模式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它與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密切相關。中國的發展雖然具有獨特性,但與東亞、東南亞地區各國的發展仍有一致性,也將面臨這些國家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挑戰與考驗,比如貧富差距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等。

  沃爾夫、當南等認為,在一定的發展時期,全球化國際環境中合作與競爭將會交替出現。這對中國的今後發展而言,是個挑戰,尤其是競爭性挑戰,比如亞洲及中國周邊鄰國如何對待中國的崛起、南海問題如何解決等。中國政府如何成功應對一個更具競爭性的多變環境的挑戰,保持空前的發展速度,非常引人關注。
 
  他們表示,中國經濟增速連續幾十年保持10%左右,這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非常罕見,是中國政府取得的不容否定的成就。人們目前關心的是中國今後向何處去?中國今後的發展方向是什麼。中國的巨大成功說明,其政策方略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如果今後中國經濟出現低迷或者進入低速發展階段,對中國政府、中國社會和人民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政府將如何應對可能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中國媒體將起什麼作用等,都是英國(西方)媒體非常感興趣的問題。
 
  《環球時報》記者在與這幾位英國傳媒界資深人士交流時感覺,隨著中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西方各界了解中國的願望更加迫切。沃爾夫、斯蒂芬等都是歐洲傳媒界的“重量級人物”,其發表的專欄文章,對歐盟及歐洲國家的決策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比起別的西方專家更顯均衡和理性。
 
  與《金融時報》資深媒體人的看法相似,2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家》雜誌也聚焦中國前景,其中提到“中國模式”的獨特性。《經濟學家》稱,中國的經濟現狀讓人喜憂參半,快速發展帶來的高通脹壓力是不爭的事實,但若是看到在1994年,中國的通脹率居然高達27.7%,就該知道中國政府目前的宏觀調控獲得的成效來之不易。其實,對於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中國領導人並不喜歡用“盛世”來描繪,因為人口老齡化、城鄉差距以及中產階級面臨的發展瓶頸,都讓中國的發展變得不輕鬆。但是,中國無法複製西方資本主義的模式,而西方的民主模式也不可能在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中浮現。事實上,中國政府已經在尋找適合自己的“中國模式”。
 
  近年來,西方有不少著作論及“中國模式”。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東亞國家與其表象相反,既不會走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也不會趨向西方的民主制度。西方必須放棄中國會變得比較西化的理想化期望,轉而專注恢復自身的實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