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經濟日報:“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三個麻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8 08:39:58  


  中評社台北6月28日電/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揭開了世紀金融海嘯的序幕,全球金融、經濟陷入極度恐慌,為避免1929年大蕭條的重現,主要國家在最短時間內使出渾身解數,全力救市,終於在2009年第二季穩住了局勢,基本上避過了一次崩潰性的災難。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大致進入了“後金融危機時代”,迄今大約兩年。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但後金融危機時代並非風調雨順,反而出現了許多新的疑難雜症,舉其犖犖大者,至少有三個麻煩:

  第一個是“主權債信危機”。若干國家經濟體質長期羸弱,原本已債台高築,禁不起金融海嘯後又一輪摧殘,國債信用紛紛亮起了紅燈,面臨債務隨時可能違約的風險。這類國家又分兩類,一類是所謂的“歐豬五國”,萄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其中希臘違約風險最急迫,西班牙、意大利一旦違約對歐洲及全球的衝擊最大;另一類是美國,她的問題是國債發行已達法定舉債14.29兆美元的上限,但上限能否進一步提高,卻受困於國會與白宮的政爭,萬一在大限(8月2日)前未達成協議,即出現美國的主權債信違約。必須指出,經濟金融全球化之下,這些危機均非孤立存在或發展,這正是希臘經濟規模雖小,但目前形勢卻備受全球關注的原因。

  第二個麻煩,是全球主要國家有愈來愈多的徵兆將出現停滯性通膨,或稱為“滯脹”。滯脹就是經濟停滯加上通貨膨脹,最早發生於上世紀石油危機之後的1980年代;石油危機既造成經濟衰退,又推動物價上漲。但當前可能出現的滯脹卻是“另類”的滯脹,因為它基本上是各國為了對付一個巨大泡沫的破滅,卻以製造一個新泡沫的方式來自欺欺人的結果。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既然被視為是“世紀級”的金融海嘯,足見此一泡沫規模之大、蓄積能量之巨,從而一旦破滅之後,衝擊之嚴重,以及所需調整時間之長,調整過程之痛苦亦應屬“世紀級”的程度。換言之,金融海嘯之後,主要國家實體經濟元氣大傷,需要相當時間才能逐漸恢復。但各國政府採取的多是下猛藥的方式,用最寬鬆的貨幣政策及最擴張的財政救市,尤其是美國連續兩輪量化貨幣政策及中國超常規模的信貸政策,結果全球流動性氾濫,導致商品及資本市場空前繁榮。對照各國實體經濟的疲弱,說明了這又是一個快速形成中的新巨大泡沫,不但將來也有爆破的風險,而且眼前就出現了停滯、膨脹並存,讓各國政策陷於兩難的困境。

  第三個麻煩,是所謂的“逆全球化”。後金融危機時代由於各國均陷入一連串的、複合式的經濟困難,紛紛採取只顧自己、不管別人,只顧眼前、不管將來的對策,終致產生了愈來愈普遍的貿易戰、資源戰、匯率戰、貨幣戰、投資戰(限制他國對本國的投資)等,所有這些行為均與全球化精神相違,是對上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化趨勢的一大打擊。可預見的將來,此等“逆全球化”的現象與行為,還會進一步蔓延與深化。

  不僅如此,全球化還很難避免另一個打擊,就是各國政府在前述麻煩困擾之下,均將或遲或早地走上財政改革,更直白點說,走上財政緊縮之路。果爾,又將進一步壓縮全球的貿易、投資與需求,使全面性、本質性的健康經濟復甦更遙遙無期。

  末日博士羅比尼預言的“完美風暴”是否會真的出現,只能由時間來證明,但通過前述三個角度對後金融危機時代所做的觀察與剖析,卻似乎可為所謂的“完美風暴”提供一定的邏輯與理據。今後一段時間的個人理財與企業決策,看來有必要做一審慎的考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