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停飛航天飛機之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9 12:09:09  


  紐約時間7月8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在它之後,美國所有的航天飛機將停飛。美國人熟知的幾架航天飛機——“挑戰者”號、“發現”號和“亞特蘭蒂斯”號會被收藏進博物館。

  航天飛機停飛之後,讓熱衷太空探索的私企看到了商機。在美國政府的計劃中,未來近地飛行的太空任務將“交”給私企,而政府只要像“打的”一樣,租用它們的飛行器就可以了。一些資本雄厚的私人企業正鉚足勁準備在這一領域一爭高下——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魯塞斯小鎮,維珍銀河公司正建造著美國最大的商用航天發射場;一家名叫太空探索技術的公司,計劃在2012年開始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和宇航員。

  太貴了,美國政府飛不起

  航天飛機曾經是美國航天史上的輝煌一頁——運送宇航員與大型設備,多次往返國際空間站和地球,完成近地飛行任務。

  不過,美國去年決定停飛航天飛機。什麼原因讓美國政府下這樣的決定?

  一方面,航天飛機飛行和維護費用太高。每飛行一次費用高達5億美元,返回後還要進行大量費時費力的檢修,讓美國航天局的財政不堪重負。

  《經濟學人》說,航天飛機設計的初衷是希望提供廉價而且可靠的太空運載工具,可以執行多次任務,但事後證明這項目標從來沒有達到過。航天飛機的運營成本超出預想地高昂:為了確保整個複雜的設備系統能完全地輸送人員往返,發射日期總是一拖再拖,需要核查的項目層出不窮,維修成本也很高,最終成本並沒有因多次使用而平攤下來。《外交政策》估算,美國在航天飛機項目上的投入至少為1000億美元。

  《外交政策》認為,有時美國航天局使用航天飛機簡直是在做虧本的買賣。比如,用航天飛機運送宇航員去修理太空站裡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每飛行一次需要5億美元,而用5億美元可以研製並發射一台新的太空望遠鏡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