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京來論:兩岸未來寄希望兩岸青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4 16:13:14  


 
  回首百年,青年是革命軍中馬前卒,是辛亥革命排頭兵,是五四運動先鋒隊,是抗日救亡義勇軍,他們用血肉之軀打開了中國現代化與民主進步的閘門。兩岸青年,無愧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們當為那個時代勇往直前的兩岸青年而驕傲!

  兩岸青年有不同的教育和社會背景,但也有共同的歷史記憶,且為民族大義和民生幸福而彼此呼應,聲氣相投。台灣青年熟悉的胡適、傅斯年、殷海光、羅家倫等,都曾是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參加黃花岡起義的林覺民留下感人肺腑的《與妻書》,大陸和台灣青年傳誦至今。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的青年烈士,例如高志航、謝晉元等,以及赴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的青年將士,在兩岸影視作品中都有反映,都是兩岸青年敬重的英雄。1949年後,兩岸青年一起承受骨肉分離的痛苦,也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兩岸青年人都能吟誦經典唐詩宋詞,都熟悉對岸的歌星、影星和知名作家,都喜愛對岸的一些流行歌曲和文學作品,都渴望了解和理解對方,大家的情感是相通的,彼此聽得到驛動的心聲。大陸新近出版的《家國何處不入夢》一書,記述了兩岸兩位年輕人跨越海峽的通信,字裡行間是兩岸幾代人的生死離合,不一樣的歲月故事,一樣的家國情懷。北京的薩蘇講:“這片河山,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是我們共同的父祖之地。”台灣的北宸說:“危難的時候,中國從來不會缺少脊梁,靈魂沒有死亡,它只是深藏在我們的心底。”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的歷史性轉折,給兩岸年輕人帶來更多自由往來的機會,最近三年是兩岸青少年交流最活躍的時候。數千青年學子在彼岸學習,每逢寒暑假,各種冬令營、夏令營、研習團、青年聯歡節絡繹不絕。兩岸數百所高校、中學結成合作對子,幾十家青年社團建立交流機制。面對發生在對岸的特大自然災害,兩岸青年志願者為救災賑災而不遺餘力。在今年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兩岸青年人發言最為踴躍。在第三屆海峽論壇期間,兩岸40多家青年社團負責人的聚會盛況空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