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西方打“達賴牌”的變與不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9 08:04:03  


奧巴馬不顧中國反對再次會見達賴。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法國《歐洲時報》7月18日載文《西方打“達賴牌”的變與不變》,摘要如下:

  瀏覽這兩天的涉及美國與中國的新聞,“奧巴馬不顧中國反對再次見達賴”,只能算吸引世人、媒體眼球的“之一”,而非“唯一”。除此,還有“美媒熱議中國航母、陳炳德高調批美軍費”,“馬倫日本重申不會退出南海”,“中美省州長論壇在美開幕”,“胡錦濤在京歡晤美中學生”,...等等。通過這些媒體標題,明眼人已經可以察覺美中關係以及“奧巴馬見達賴”意味的“變與不變”。

  盤點一下近年西方領導人見達賴的歷史,以及歐美領導人歷次將“見與不見達賴”作為一張標準不斷變換(或是意識形態的,或是經濟利益的)“牌”來打的“現實”,似乎奧巴馬今天見達賴與中國“嚴正交涉”,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這是不變。但奧巴馬此舉給中國造成的實際“損害”以及美方於“遏制中國崛起”之“獲利”,均無可爭議地“遞減”,又是“達賴牌”效應的趨勢之“變”。

  1989年後,美國歷任總統因各種考量,均會見了達賴。打這張牌遏制中國,也算美國對華關係中的一出“保留劇目”。這是美國心態之“不變”。但是,如果回顧一下中國從“駐南使館遭炸”時代對美國的“臥薪嘗膽”,到今天中國在美國防長訪華時“亮劍”(殲20),到陳炳德當面批評美國“軍費太高”,中國因“硬實力”的增強,在面對美國強權之際,心態已然完成蛻變。這是“美國人感到震撼”的根本原因。唯其如此,儘管中國對奧巴馬見達賴的強烈抗議“不變”,但自信已經“變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