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稱山西老宅院蘊含豐富現代元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1 10:41:18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新華社報道,山西社科院歷史研究專家孫麗萍說,山西是中國明清宅院保存數量最多、年代最久、品質最好的省份,山西的大宅院從南到北現存幾十座,堪稱中國民居建築中的精品。

  “從明王朝的建立,到清朝政權被推翻,山西宅院的建築時間大體跨越了四五個世紀。”孫麗萍說,辛亥革命前後崇洋之風盛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隨之經歷了一次大變革,山西老宅院很具有代表性。

  她說,富有的宅院人最早享受了汽車、電燈、電話等現代物質文明的成果。在這些大戶人家裡,著西裝、穿旗袍都是很平常的事。上世紀二十年代太穀曹家人購買的美式汽車、美國製造的馬力發電機、進口照相機,以及喬家後人在當時購買的德國產鐵皮火爐、英國沙發,都體現出宅院人對現代舒適生活的追求。

  據介紹,祁縣喬家後人喬映霞當家時,正值辛亥革命爆發,喬映霞在祁縣率先剪去了長辮子,脫去了長馬褂,穿上了中山裝。由於其追新舉動,被當地人稱為“洋大少”。清末洋建築盛行,喬映霞還對喬家的廁所、廚房進行了一些比較科學衛生的改造。

  民國時期,喬家後人喬映奎擴建新院時,將窗戶式樣大膽革新,注重採光效果,選用了大格子的玻璃窗,窗戶上的彩繪開始依照西式建築改進。窗欞、門楣上的彩繪圖案和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比如將冒煙的火車繪製在立欄之間,細節之間體現出喬家人對現代工業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孫麗萍說,常氏一族辦學最為得力,光緒年間創辦了學堂,次年易名為常氏中學堂。宅院名人常讚春還在常家一條街上,開設了女子學堂,都屬於地方開風氣先河的善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