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面對“強權政治” 奧巴馬一籌莫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1 16:10:21  


美國縂統奧巴馬(網路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奧巴馬在上任前和上任初,曾向選民作出包括迅速從伊、阿撤軍、造就800萬個就業崗位、化解與伊斯蘭國家的矛盾、重塑美國國際形象等承諾。但時至今日,由於總統身處濃厚的“強權政治”環境,其主要承諾基本上都沒能做到。如今,撤軍停留在口頭上;1400萬失業大軍仍“嗷嗷待哺”;與伊斯蘭國家的矛盾非但沒有化解,連盟友巴基斯坦也變成了華盛頓的“勁敵”;舊的國際形象不但沒有改變,又因為領頭髮動利比亞戰爭而成為“千夫指”。華盛頓的“強權政治”,已經讓奧巴馬變得一籌莫展。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登評論文章稱,奧巴馬參選總統最常使用的煽動性語言就是“CHANGE”和“I CAN”,他聲稱“要轉變美國在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我能改變一切”;“運用美國力量不僅僅是軍事實力”,但在具體處理國際問題時,又身不由己地重犯白宮的“習慣性錯誤”,發動並領導了北約對利比亞的空襲。能夠清楚看到,奧巴馬不僅無法說服議員通過白宮提出的法案,甚至擺不平身邊的希拉里時刻冒出的“狂言”。只好拋出“要保護全球安全,就必須在利比亞取得成功”的荒唐言論,奧某也因此被抨擊為“左右不定”的政治策略。

  美式民主存在明顯缺陷

  冷戰結束後的“9.11”事件,讓時任總統的小布什再效仿上世紀50年代初在伊朗、朝鮮,60年代在越南犯過的錯誤。當小布什宣佈決定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時候,竟然可以用中情局“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莫須有依據,和五角大樓“解決阿富汗和伊拉克僅需要3個月、500億美元”的常識性錯誤預測。令人不解的是,這一錯誤決定竟然獲得國會議員的一致支持。小布什不需要有任何“政績”,就可以得到超過70%的民眾支持率。以上正顯示美利堅濃厚的“強權政治”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