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武漢官帽隨水飃 希望不是個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2 10:41:59  


武漢大暴雨,水淹一家麥當勞餐廳。(網路圖片)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中共武漢市紀委21日通報,該市6月份連遭特大暴雨,中心城區漬水嚴重,影響民眾出行,因缺乏有效應對措施,水務部門被問責,給予武漢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市防汛辦主任姜鐵兵行政警告處分,另有3位領導被撤職或降職。

  錢江晚報今日刊登評論文章稱,近一段時間,城市防洪體系的脆弱,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大雨侵襲,武漢成了澤國;杭州水漫金山;北京積水之潭;廣州弱不禁“雨”;南京汽車成了潛水艇……效率低下、吞吐不靈的城市排水系統成了這個雨季的眾矢之的。然而,水淹城市之後,人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各地官員異口同聲地將責任推給“極端天氣”。既然找到了老天爺這個替罪羊,問責之事就此擱淺,也罕見有地方政府提及此事。此次武漢的問責令人耳目一新,難怪網上好評如潮。

  其實,這樣的問責武漢並非首家。去年7月12日,南京雨花台區的花神大道積水嚴重,第二天南京市紀委、監察局通過部分媒體發布消息,該區分管副區長遲延安等三人被問責,有被誡勉談話的;有被通報批評的,也有直接給予免職的。暴雨淹城,立馬問責官員,體現了以民為本、從嚴治吏的執政理念。特別是在淹水當日就出現了紀檢監察部門對行政領導問責,這種迅速啟動的問責機制受到民眾的肯定和讚賞。

  然而,無論是去年的南京,還是今年的武漢,問責並沒有讓人看到一種法治的必然。就說此次武漢問責官員,很容易令人想到當地持續三個多月的治庸風暴。為何去年南京因積水而問責官員,今年同樣遭遇大水淹城,卻至今沒有官員因此而丟了官帽;為何全國相當多的城市都在這個夏天成為“看海之地”,卻只有武漢祭起問責大旗——顯而易見,公共事件問責官員更多的靠吏治環境的因地而異;靠主管官員的因人而異、鐵腕治吏以及對汹湧民意的從善如流,而這種人治痕跡非常明顯的“殺雞儆猴”只是權宜之策,終究是靠不住的。

  文章稱,極端天氣考驗官德,檢閱為政能力。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治吏必須建立更為規範和具體的制度,以切實有效的執行力予以保障,對負有領導責任和懈怠職責者及時啟動問責。對暴雨淹城而言,問責的目的有三:一是推動官員未雨綢繆,遇到極端天氣來襲,能現場處置果斷迅速,確保信息和政令暢通;採取應急舉措,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二是出了問題,面對民眾詰問,官員要從自身工作不足上查找原因,主動擔責,作出道歉。確有責任者引咎辭職,不要等著上級問責。三是引導官員摒棄急功近利追求單純GDP的思維,將民生與城市安全列入主要政績來考核。要通過問責讓更多的官員痛定思痛,真切地感受到歷經歲月考驗與風雨侵蝕、“埋到地下的政績”才是真正的政績。否則,暴雨淹城之後,因地而異“漂走”幾頂官帽,其警示意義還是很有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