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韓媒稱中國航母小學水平 與美比遙不可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2 10:47:48  


資料圖:瓦良格號航母改裝接近尾聲。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人民網消息: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7月18日發表文章對中國續建後“瓦良格”號的性能與未來應用進行了分析。“瓦良格”號與美國現役且經常部署亞洲地區的“華盛頓”號航母進行了性能比較。雖然“瓦良格”號在幾乎所有性能上均處於下風,但如果將“瓦良格”號以及未來的中國航母看作是戰略而非戰術力量的話,其必然在中國參與地區事務與發展全球利益的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但足以讓本已脆弱的美國對華軍事封鎖進一步走向崩潰。

  諸多媒體盛傳的,將於近期試航的中國海軍“瓦良格”號是前蘇聯第三代航母“庫茲涅佐夫”級(蘇聯時代為“第比利斯”級)的第二艘。其代表了前蘇聯截至解體時的最高航母水平。蘇聯解體時,其已完成了70%左右的工作量,後被其擁有者烏克蘭以廢鐵形式轉讓中國,後經中國續建,近期已接近完工。雖然前蘇聯在眾多水面艦艇的設計與建造方面與美國相比各具特色,性能也處於伯仲之間,但其在航母的設計與使用方面卻始終落後於美國。事實上,“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在前蘇聯更多的是被成為“重型載機巡洋艦”而非航空母艦。因此,這種設計概念上的落後是否會影響到中國海軍航母的發展呢?答案是肯定的。

  韓媒稱,首先,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航母國家,前蘇聯是其唯一的無奈選擇。中國建國以來雖然飽受來自西方的封鎖,但兩者之間並非沒有交流。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與西方關係一度密切,有“中國航母之父”之稱的劉華清上將更是被邀請登上了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因此,中國對於美國以及西方在以航母為代表的一系列現代化大型水面艦艇方面的綜合優勢是心知肚明的。但隨著“蜜月期”的結束與航母技術過於敏感,中國很可能從一開始就無法從西方獲得有價值的相關支持。因此,前蘇聯就成了唯一可能的選擇。

  韓媒稱,事實上,自1998年中國首次訂購蘇聯“基輔”級航母“明斯克”號開始,就預示著中國選擇了一條蘇聯式的航母發展道路。但是這條道路對中國來說並不好走。原因在於,一方面蘇聯本身就不具備完整的航母建造與使用經驗。如果將“庫茲涅佐夫”號等同於美國現役航母的話,前蘇聯及其主要繼任者俄羅斯聯邦用了將近20年才將其建造成達到服役標準的裝備(雖然其中不乏經濟原因,但也正是經濟原因制約了技術的發展。同時“庫茲涅佐夫”號自服役以來,頻繁而漫長的“船台生涯”與美國航母的“精力過剩”相比,今天“庫茲涅佐夫”號是否達到了滿足實戰的水平依然值得懷疑)而且其從來沒有滿載過艦載機,進行過滿負荷的實戰訓練。因此,中國從俄羅斯所能獲得的航母技術實際上極其有限(雖然“蘇霍伊”設計局在莫斯科境內,但其主打艦載戰機蘇-33的生產與訓練設備,以及蘇聯時代唯一的航母陸上訓練基地均在烏克蘭境內)。但作為中國這樣一個在航母方面僅為“小學水平”的國家,美國航母的“大學水平”著實有些遙不可及,向俄羅斯的“初中水平”學習似乎更為容易,也更為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