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中美匯率爭議已演成長期戰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9 10:08:00  


  中評社台北7月29日電/國際貨幣基金(IMF)7月下旬利用對中國經濟的年度評估報告,向中國提出了一些涵蓋內容廣泛的改革建議,其中包括人民幣升值、上調利率、減少大型國有企業的優勢,以及加強金融領域的開放等。但中國駐IMF代表何建雄隨即強烈反對IMF所提各項論點,其中包括IMF對貨幣的評估,並強調中國外匯儲備增加至3.2兆美元的原因,乃是美國和歐洲的央行將利率壓得太低,導致資本大量湧入新興市場。&
QE3是否施行,必然將與人民幣變動相互影響。
nbsp;

  台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儘管雙方各說各話,但中國人民幣在評估報告發表的一周後,因為同時發生美國債信違約的問題,造成資金擴大流入新興市場,人民幣因此屢創匯改以來新高;這次事件,又推動人民幣新一波的升值。市場普遍相信,人民幣只要升值,大致就很難再大幅回貶。而且自去年6月19日中國人行宣布第二次匯改以來,截至本周,人民幣中間價累計升幅已近6%。由於人民幣近日迭創新高,也讓市場猜測中國官方可能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升值幅度,因而又加深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不過,拉長時間來看,中國人民銀行於2005年7月21日宣布廢除原來單一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改為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實行匯改迄今屆滿6周年,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為24%左右,其實呈現的是緩慢的升值態勢。 

  IMF的報告,除了批評中國政府阻止人民幣升值是中國改革的關鍵障礙,同時也針對利率指出,中國若維持低利率會有副作用,因為銀行存款利率被定在遠低於通貨膨脹率的水平,中國人民就不願把錢存在銀行,而是投資房地產,從而加劇了樓市泡沫。 

  IMF的報告明顯有意地在支持中國國內呼籲改革的人士,不過由於IMF和美國的密切關係,因此常被認為是代替美國發言。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都在對中國施壓,前所述及的2005年匯改和2010年的第二次匯改,都是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促成的。但最近美國不敢直接向中國施壓,實在是因為美國從去年以來所執行的第二輪貨幣量化寬鬆政策(QE2),將6,000億美元挹注到市場,已引起各國的憤怒。為何大家對QE1非常支持,對QE2卻非常感冒,那是因為第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的確是為了解決金融海嘯後的市場緊縮而採取的必要緊急措施。 

  然而到了QE2,在其他國家看來,則是美國為了解決本身的經濟疲弱和失業問題,把美元灌注到全球,迫使主要新興國家貨幣的升值。巴西財長在美國宣布要執行QE2前,就已大聲疾呼貨幣戰爭開火了,此後並用各種可能的方式阻止巴西幣升值。在此同時,美國其實更希望藉此促使人民幣加快升值腳步,然而中國還是一貫地按自己的方式調整人民幣匯率,並不理會美國。 

  而且就在QE2於今年6月底結束時,美國許多經濟學家強烈批評QE2計劃在美國內外產生反效果,聯準會對金融體系大灑銀彈並讓美元走貶,反助漲國際商品價格,導致全球通膨問題蔓延。而現今的美國經濟成長又放緩、就業市場惡化及金融市場震盪起伏等現況,足以證明QE2並非拯救經濟的萬靈丹。 

  由於QE2措施已引起其他國家不滿,美國也不好自己直接再要求中國的貨幣升值、利率調升,乃藉由國際貨幣基金代言,強調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最好的政策。面對IMF一番好意的建議,中國政府當然明瞭如果人民幣快速升值,可以讓歐洲、美國都高興,同時解決了當前世界上存在的各種問題,但中國則將因此出口不振、經濟成長下滑、失業率提高。這些人民幣快速升值的負面效應,中國社會能夠負荷或適應嗎?過去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確受惠於全球貿易自由化之賜,但中國政府對於匯率的升貶,則認為是一個長期的議題,不可能在短期內任其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摸著石頭過河,一向是中國政治人物的最高施政指導原則。好不容易獲得的經濟發展成果,不可能因美國的施壓或IMF的報告,就在政策上有所鬆動。就算人民幣要升值,也要依據中國政府的意志,一步一步慢慢來,而一步可能就是一兩年。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七月中旬赴眾院作證時曾暗示,若美國有通貨緊縮風險,可能推出第3輪量化寬鬆政策(QE3)。雖然後來柏南克又澄清,現階段尚無此計劃,不過以QE2所造成的影響觀察,中國勢必對美國的QE3有意見,而這又會形成中美之間的貨幣爭議。QE3是否施行,必然將與人民幣變動相互影響。看來中國和美國的匯率爭議,已經演成雙方的長期戰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