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治與媒體:“竊聽門”所揭示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0 12:48:11  


 
  由此可見,默多克眼下在英國的境遇,用中國的俗語說,頗有幾番“墻倒眾人推”的意味,而在西方的語境中,更似默多克不可抗衡的“魔咒”被打破了。曾經被新聞集團拋棄的政黨、曾經被媒體爆料而或名譽掃地、或喪失前途的“問題政客”們開始紛紛反撲,以道德的名義,清算默多克。

  “竊聽門”事件的一大直接後果,無疑是默多克媒體帝國在英國政治中的傳統強勢地位將遭削弱。自布萊爾以來,英歷任首相都與默多克關係密切。布魯克斯與卡梅倫等私交甚篤,2009年,默多克、時任首相布朗和卡梅倫均參加了布魯克斯的婚禮。據稱,卡梅倫自上任以來15個月間,曾先後會晤新聞國際人員多達26次。而默多克在聽證會上被問及與歷任首相的關係時,居然以“我倒寧願他們不要來煩我”作答。這種對英國政治如此強勢的影響力顯然將不複存在,也將難以複制。受影響的,將不僅是默多克帝國本身,隨著事件引發的政、媒各界的反思及後續監管政策的出台,未來一段時間內,英國政媒關係將進入調整期。

  英國各界已經開始公開對不正常的“政媒關係”進行反思。卡梅倫承認,媒體和政治關係已開始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兩者關係確實不太正常,越來越近。人們用了太多的時間在媒體上宣傳自己,從而沒有時間去真正的解決問題。政客和媒體的關係必須改變。”一位政治學教授甚至指出,“現在是一個新的時代了,政治人物要避免同媒體大亨們親密接觸”。

  在案件調查進一步展開的同時,為挽救聲望,卡梅倫政府已經釋放出加強對政媒往來的監管措施的信號,規定今後政府部長以及公務員在與媒體高管和主要采編人員會晤時,都要對會晤進行記錄。7月20日,卡梅倫特意縮短訪非行程,趕赴議會下院參加首相問詢,專門就此回答議員們的提問。
 
  “竊聽事件”在嚴重影響英國公眾對媒體信任度的同時,也引發有關媒體監管的辯論。卡梅倫已宣布,目前媒體監管機構“英國媒體投訴委員會”顯然失靈,面臨改革。而媒體監管機制的失效,顯然與不正當的政媒關係密切相關。而新聞國際如何利用旗下報紙賦予的政治影響力,爭取到有利於自身的監管環境,也受到密切關注。前首相布朗曾指控,2009年該集團曾逼迫他大幅削弱監管部門英國通信辦公室的權力,被拒絕後就開始與布朗作對。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菲利普.史蒂芬森為“竊聽門”之後的英國政媒關係發展指明了道路:“加強媒體管制、收緊所有權法規、媒體老板與部長們之間的關係透明化,以及重建相互尊重。”或許,如他所言,“這場令默多克丟面子的事件,給英國帶來了一個打造更健康的政治的機遇”。(來源:世界知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