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英文“對外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台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30 01:08:46  


 
  蔡英文“對外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台獨”

  政治人物或政治組織的對內、對外政策通常都是一體兩面、交相為用的。對外政策是對內政策的延伸,是為對內政治服務的。蔡英文也不例外,其“對外政策”思想與主張完全體現了其始終如一的“台獨”分裂主張並為之服務。其要主特點有:

  1、“台獨”性。眾所皆知,蔡英文是李登輝“兩國論”的始作俑者,也是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護航者和執行者,蔡英文曾表示“自己對‘台獨’的信念很堅定”。蔡英文“對外政策”總體論述或戰略思考中反復強調的所謂在“在國際及區域的多邊架構下思考及型塑與中國的關係”、“處理大陸問題不能局限在兩岸結構或陷入歷史框架”、“必須在國際的多邊結構下思考兩岸關係”、“和世界一起走向中國”等等類似說法,細究之,完全是把台灣定位為“主權獨立的國家”(與民進黨“台獨黨綱”一致),把兩岸關係定位為“兩國”或“一邊一國”的關係(與李登輝、陳水扁的主張一致)。在事涉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釣魚台、南海問題上,蔡英文仍從“台獨”立場出發,拒絕與中國大陸保持一致、共同對外。蔡英文的“對外政策”既是其“台獨”分裂主張的延伸,也是其“台獨”思維與意識的一面鏡子。

  2、挑釁性。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國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干涉。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蔡英文、民進黨等“台獨”勢力,完全置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於不顧,不惜應充當工具或棋子,唱和甚至勾結國際間不希望看到中華民族崛起的右翼“反華”勢力,或承襲“冷戰思維”試圖繼續“圍堵”、“封鎖”中國大陸,或藉口“中國威脅論”蓄意煽動“抑制”、“遏阻”中國發展。蔡英文聲稱台灣要以“亞洲一分子”參與“美日同盟”善盡“忠實盟友”角色、台灣要與世界及亞洲國家共同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要求美國政府出售武器給台灣、要求馬英九立即調整兩岸、“外交”以及“國安”的總體戰略等等,顯然都是為謀求“台獨”分裂而進行的冒險與挑釁,其挑釁的物件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以及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3、權謀性。也可以說就是欺騙性。隨著2012年大選臨近,為了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政策,蔡英文都進行了一番修飾包裝,如近期提出的所謂“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跳脫歷史框架”、“國際多邊體系”、“跟著世界一起走向中國”、“尋求兩岸可以和平共處的方法”、“願意跟中國坐下來談可長可久的架構”、“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利益”等等,雖然這些論述面沒有赤裸裸的“台獨”字眼,但因其前提是把兩岸關係定位在“兩國”或“一邊一國”基礎之上,其實這與主張“台獨”分裂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這些經過精心修飾和包裝論述,沒有了直白的“台獨”訴求,也沒有了“反中”、“去中國化”叫囂,而是出現了“和平共處”、“和而求同”、“共同利益”等頗為好聽的概念,加之抽象、空洞、繞口、模糊的辭彙,極容易給台灣選民或國際社會造成“有改變”、“有新意”甚至“有善意”的印象或錯覺。就連呂秀蓮都揶揄說:蔡英文的論述很有學問,“所以我一直不懂什麼是‘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大概太深奧,我還沒瞭解真正含意”。倒是蔡英文的重要智囊、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坦誠表示:“民進黨的‘台獨’基本立場、基本價值觀目前並沒有調整,只不過這些都是原則性的東西,隨著島內外以及兩岸政治經濟形勢變化,民進黨在具體政策上做一些務實、彈性的調整”。坦率地說,只要蔡英文、民進黨的“台獨”分裂主張與立場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再怎樣彈性、務實,再怎樣包裝、修飾,終究欺騙不了世人,更不可能找到兩岸和平發展“可長可久的架構”。

  前景與影響

  按照台灣現行的“憲政體制”,“外交”、“國防”與大陸事務是由台灣地區領導人親自掌握的行政職權。代表民進黨投入2012年大選的蔡英文,其“對外政策”的基本內容與特性已然形成並定調,而其作用與影響端視2012年大選蔡英文能否取勝。

  蔡英文如果未能取勝,民進黨繼續處於在野地位,則其“對外政策”論述與主張或將停留在“政策宣示”或“競選文宣”這一層面上,其對繼續執政的馬當局的“對外政策”只能通過“立法院”黨籍“立委”質詢、召開記者會、發動傳媒攻勢等等方法,製造輿論壓力,進行影響、干擾甚至破壞。若依民進党的傳統,蔡英文如果在2012年大選失敗後連黨主席的位子都無法保住,則其“對外政策”(也包括《十年政綱》)的作用與影響力將更加微不足道。

  反之,如果蔡英文在2012年大選中取勝,其“對外政策”的影響則將大為不同。蔡英文曾說:“民進黨若再重返執政,會延續前朝政策,不會橫柴入灶”。話雖如此,由於“台獨”分裂主張與意識形態作祟,蔡英文、民進黨始終否認“九二共識”這一兩岸互信的基礎,並與馬英九當局在兩岸與“對外政策”方面形成最為明顯的政策差異,因此,蔡英文如果勝選,民進黨重新執政,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選擇性地延續“前朝”(包括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各時期)的政策,取其所需,為其所用,如對無法逆轉的兩岸經貿交流與人員往來政策,蔡英文只能延續,而在兩岸關係定位以及“對外政策”方面,蔡英文、民進黨勢必選擇“李朝”或“扁朝”政策,馬英九當局現行的“對外政策”必然要被調整甚至完全改變。

  其一,“對外政策”將優先於兩岸政策。馬英九當局曾經強調“大陸政策位階高於對外政策、對美政策”,後來調整為“兩岸關係與對外關係相輔相成,同步前進,不會有所偏廢”。蔡英文則是明確將“對外政策”置於高於兩岸政策的位階上,兩岸政策只是其“對外政策”的一個部分,是其所謂“國際多邊體系”中的一個環節,而且是要“跟著世界一起走向中國”,也就是“對外關係”優先於兩岸關係,“對外政策”優先於兩岸政策。簡言之,蔡英文首先要做的是拓展國際空間,爭取國際承認,然後再與大陸打交道。

  其二,“親美、聯日、抗中”政策將取代“和陸、友日、親美”政策。馬英九當局自2008年執政以來,採取“和陸、友日、親美”政策,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並初步形成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陳水扁時代反復出現的“台海危機”與緊張局勢煙消雲散。蔡英文曾多次表示若執政對美、對日關係將優於馬英九當局。當然,改善與美國、日本的關係並非壞事,亦無不可,但問題在於蔡英文和民進黨是將大陸和平發展與和平崛起視為其“台獨”戰略的重大威脅,不停地惡意唱和與鼓噪“中國威脅論”,極力拉攏美國、日本一起對抗中國大陸,甘當美、日右翼勢力“以台制華”的工具。這與陳水扁當年極力拉攏美國介入台灣問題、千方百計“拖美國下水”的思維如出一轍。

  其三,“烽火外交”勢必死灰復燃、烽煙再起。2008年馬當局執政以來,對外推行“活路外交”與“外交休兵”政策,主張兩岸“和解休兵,並在國際組織及活動中相互協助、彼此尊重”,兩岸不互挖“邦交國”、不再“外交”惡鬥,不做“麻煩製造者”。事實上,兩岸基於“九二共識”為基礎的互信與默契,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了不必要的內耗與爭鬥,台灣同胞在參與國際活動方面也取得了諸多實質性的進展。然而,蔡英文不僅明確表示反對馬英九當局的“外交休兵”政策,要求馬英九“立即調整兩岸、外交以及國安的總體戰略”,而且始終認為“中國是個變數,也是威脅的來源”,宣稱台灣要“與世界及亞洲國家共同面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政治、經濟與安全等方面的影響”。依此思維,2012年蔡英文、民進黨一旦執政,勢必在涉外事務中與大陸重燃戰火,陳水扁時代的“烽火外交”、“衝撞外交”、“金援外交”、“軍購外交”等等,也勢必死灰復燃、烽煙再起。

  綜而觀之,蔡英文與民進黨若不能正視現實,正視國際社會普遍奉行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現實,正視中國大陸和平發展與和平崛起得到絕大多數國際社會成員肯定與支持的現實,正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兩岸人民普遍擁護以及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現實,儘快改弦易轍,放棄“台獨”分裂主張,否則,2012年蔡英文即使勝選、民進黨重新執政,其內外政策勢必重蹈陳水扁時代的覆轍,台海兩岸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均將受到影響和衝擊。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8月號,總第164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