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玉樹捐贈數據縮水 慈善事業傷不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3 10:12:25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7月31日,中國紅十字會捐贈信息發布平台上線,首次公布數十萬筆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捐贈查詢平台上線後引發網友質疑,對玉樹縣仲達鄉寄宿學校和衛生院的援助,日本紅會官網公示分別是1544萬元和696萬元,但中紅會公示分別為1182萬元和535萬元,“縮水”23%。
 
  觀點中國今日刊登評論文章稱,從郭美美事件到超標採購,紅十字會最近風波不斷。上個月公布的《慈善事業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善款管理使用必須公開。紅十字會捐贈信息發布平台上線,本是紅十字會回應公眾質疑,重樹信譽之舉。但是捐贈查詢平台上線後又因玉樹地震捐款縮水,再次引發網友質疑。對此,中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數據量龐大,可能有些信息沒有錄入進去,或者有些捐贈並非通過總會捐贈,關於捐贈數據存在差距的情況,將會向財務部門反映,進行核查。”紅十字會盡快完善捐贈查詢平台信息,回應網友核心關切,無疑很重要。
 
  調查顯示,近10年來,中國人均捐贈僅為1.7元。毋庸諱言,我們的慈善事業不發達,慈善氛圍並不濃厚,為富不捐的情況客觀存在。但是慈善公信不足的問題值得思考,紅十字會一再爆出醜聞就是例證。前民政部官員王振耀曾感嘆說:“在中國行善不容易!”這並不能片面責怪國人缺乏善心,而是指“善門難開,善門難進”的尷尬。王振耀還發出了“慈善機制為何落後於慈善熱情”的疑問。有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的善款總額達到了3064億美元,而中國只有309億元人民幣。2008年善款過了千億大關,也只占到GDP的0.4%。既然中國人不缺乏善心,那只能從慈善機制方面尋找原因。
 
  文章稱,不僅紅十字會捐贈信息平台發布的信息與日本紅十字官網公布的捐贈數據有出入,就拿慈善募捐數額最大的汶川地震來說,中國南都公益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徐永光曾歸納了災後捐款“四不見”:第一,捐贈人看不見捐款到底用在哪裡。第二,災區群眾看不出哪些是捐款。第三,災區政府看不到捐款在哪裡。第四,民間公益服務看不見。“四不見”或許有點偏頗,但是扯出的慈善公信話題值得關注。實際上,基於對慈善機制的不信任,不少人對地震災區捐贈並未通過慈善機構進行,而是直接把錢物交到災區群眾手中。包括紅十字會在內的慈善機構對此應該感到臉紅。
 
  捐贈人直接向受助人發放錢物,存在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但是捐贈人直接把關愛送達受助人,也說明慈善捐贈透明度不夠,慈善公信尚待培育,捐贈人仍然心存疑慮。與此前姗姗來遲粗線條公布汶川地震捐款類似,紅十字會此次仍是粗線條公布玉樹地震捐贈信息,捐贈款物是否如數入賬,全部用在刀刃上,讓人充滿疑問。
 
  慈善捐贈款物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甚至被某些人中飽私囊?對此,我們可以懷疑有人濫打善款的主意。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捐贈款物監管機制粗放,對捐贈款物的來源去向、監管使用等問題尚未形成剛性約束。難以保證捐贈錢物不跑冒滴漏。我國雖然制定了《紅十字會法》與《《公益事業捐贈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這兩部法律顯示出一些不足。何況,《紅十字法》管不了紅十字會虛構培訓項目與超標採購。還有此前曝光的天價帳篷、萬元餐費也讓人無法釋懷。紅十字會捐贈信息發布平台上線固然值得肯定,但是作為公益事業的慈善事業實在傷不起。從長遠來看,出台《慈善法》,依法規範慈善捐贈與善款使用,應該提上議事日程。
 
  文章表示,有道是,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無論是已公布的《慈善事業發展綱要》,還是未來的《慈善法》,陽光慈善是無法繞去的核心問題。對外公開慈善捐贈的流程與資金來源與詳細去向,有利於保護公眾愛心,促進慈善事業。而且,對善款使用過程中的違規行為制定並執行嚴格的處罰機制很有必要。只有全面公開善款的來龍去脈,發動公眾參與監督。用千萬雙眼睛盯緊善款去向。只有從內部監管向外部監督推進,真正實現“陽光慈善”,才能修補紅十字會殘缺的信譽,化解九成人不滿慈善信息公開的尷尬,激活社會捐贈熱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