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評論:政府如何自我評價是態度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3 22:32:18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人民日報刊發署名範正偉的文章,政府如何自我評價是態度問題

  全年支出7.91億元、審計整改624.24億元、審計成果投入產出比為1∶82……繼公布“三公”經費賬單之後,審計署日前以一份2010年度績效報告再次贏得掌聲。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僅因為它是中央部委績效報告的首次發布,還在於它展示了一種“專業力量”。少有大而化之,少有含糊其辭,也沒有一味的報喜不報憂,而是用數字說話、用事實說話、用細節說話,既公布了人均審計成果逾2000萬元的業績,也公布了中國審計投入產出比,還介紹了這一比率的國際排名——遠高於英國,略高於日本,低於美國。

  審計署有關負責人表示,發布績效報告是為了讓公眾明白“錢花的值不值”。已有人大代表在微博上反饋道,透過審計署細致客觀的報告,發現“加強審計是一件合算的事情”。看來,這無論對審計工作本身,還是對審計部門公信力,都是利好。

  說服力源於專業,公信力來自坦誠。從公開“三公”經費,到發布績效報告,審計署頻獲肯定,原因正在於此。反觀有些部門的“三公”經費公開,要麼猶疑觀望,要麼語焉不詳,甚至以“數字敏感”為由不予公布,如此“公開”自然難獲認可,也無助於公眾樹立正確認知。比如,看“三公”經費不僅要看絕對數額,還要看人均經費,更要看部門職能。只有告訴公眾全部事實,改變信息不對稱,才能打消疑慮建立信任,進一步通過“公開”改進、完善政府工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