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被搶的不是“花姑娘” 是良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4 12:16:09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民族的恥辱被人裝扮成“花姑娘”供人消遣,被搶的不是“花姑娘”是一個國家的良知,一個沒有道德良知的民族還有什麼可立世的呢?日前,發生的二件事,引發了國人不小的震動。一則關於“黑龍江方正縣為吸引日商投資花了70萬元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另一則是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一景區重現“鬼子進村”場景,遊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漢奸,還有人扮“花姑娘”。負責人表示,這是搞紅色旅遊,讓遊客了解這段歷史。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道德與良知的缺失甚至淪喪開始受到社會空前的關注。

  世华财讯今日刊登評論文章稱,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的迭起,新舊經濟體制的更替,必然會引發思想觀念和道德觀念的轉變。時下,我們正處在改革與轉折時期,處在新的物質文明與舊的精神文明思想觀念磨合期。但讓人擔憂的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出現的對撞與摩擦,卻使得中華民族的道德母親,在最近20年裡放慢了自己的呼吸,喪失了青春的活力。

  良知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石,道德底線是人們應該遵循的社會道德最低警戒線。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的今天,部分國人沉浸在物質文明的“理想國”裡,他們摒棄道德放棄良知,赤裸著雙腳追逐著物質文明。無論是方正縣還是黃山旅遊,此種行徑是對國人感情的深深傷害,日本侵華戰爭對國民帶來了難以抹去的傷痛,是中國近代蒙受的恥辱。

  《禮記•哀公問》:“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讓人心痛的是對於部分國人而言,臥薪嘗膽多難興邦不但與己無關不以為恥,相反在紅色文化的包裝下,國恥竟然成為一種消費品,被人裝扮成“花姑娘”、“漢奸”供人消遣。筆者想說的是,被搶的不是“花姑娘”而是一個國家的良知,一個沒有道德良知的民族拿什麼立世呢?

  文章稱,論事不對人,搶“花姑娘”與為日軍立碑等事件,其實質表現出的是目前一些社會現象與問題。導引人們的經濟行為,要麼使人有所趨避,要麼有所選擇,即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參與搶“花姑娘”遊戲的人,我想說的是為了國家和民族請找回你們失去的良知,讓我們共同維繫中華民族的道德底線。

  守住良知和底線在這個時代對很多人來說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要面對金錢的誘惑與生活的壓力。但是即便是千難萬險,國人也需共同堅守。中華民族的道德准繩傳承千年,“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古哲們留給我們最高貴的一筆財富,我們應該共同去守護,讓民族道德的母親重新煥發活力。

  對待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搶“花姑娘”一事,相關部門應給予嚴肅對待,對待這些問題決不能手軟,給國人一個公正的交代。搶“花姑娘”遊戲的背後,折射出國人對於中華民族屈辱史的淡漠,金錢面前民族尊嚴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數典忘祖,請留給子孫後代一個真實的歷史,歷史不應在嬉笑中被扭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