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溫州車難 源於畸形經濟結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5 11:11:52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溫州7.23動車追尾慘劇發生、以及一系列高鐵事故後,很多人都認為其根子上的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過快而犧牲了發展質量和管理安全,從而產生了一系列問題。《紐約時報》更是直接引用中國博客的文章呼籲:中國,放慢你飛奔的發展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
 
  FT中文網今日刊登中国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唐昊的評論文章稱,確實,這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速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緩慢增長來說過於淩厲,由此人們才會不自覺地將頭腦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與此時的慘劇相對接。但話說回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其實大多與經濟增長的速度無關,而是源於經濟結構本身的畸形。在此種經濟結構下,增長速度無論快慢,都會出問題。
 
  中國目前的經濟權力並不象純粹的市場經濟那樣,掌握在企業、市場和消費者手中;甚至也不象純粹的計劃經濟那樣,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在經濟發展領域能夠起核心作用的實際上是兩類經濟寡頭,一是地方政府,二是壟斷集團。它們在某種意義上成了經濟發展的主導者。這種非計劃經濟、也非純粹的市場經濟可被稱為寡頭經濟。
 
  與政治學上“寡頭政治”被亞里士多德評為最差的政治形式一樣,寡頭經濟也是最壞的經濟形式之一。因為這些掌握了經濟權力的部門既不能服務於公共利益,也不會把利益追求的途徑開放給所有人和所有企業,而是狹隘地為自身的經濟利益打算,利用政治權力和壟斷權力行使不正當競爭的手段。同時,因為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寡頭占有之間的矛盾,寡頭經濟比純粹的中央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都更容易失控。

  文章表示,中央計劃經濟的控制性雖然會造成體制的僵化和效率的偏低,但因其把整個經濟體作為一個整體來考量,所以經濟安全和經濟發展的整體性還是是有一定保障的。市場經濟雖然提倡企業的自由競爭,但實際上也是有控制的:當經濟過熱的時候,作為經濟基本單位的企業會自動調整其生產結構,消費者也會依據透明的市場信息做出選擇,而宏觀調控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杠杆也會發揮作用,甚至通過某些領域的經濟危機使經濟結構趨於優化。也就是說,市場經濟的控制權在成千上萬的企業和消費者手裡,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被市場經濟規律所控制的。
 
  而中國目前的情況是:隨著地方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確立,中央控制的計劃經濟已經在很多領域失控;隨著壟斷企業擠壓了私營經濟的生存空間,市場經濟規律的調控作用也無從發揮。寡頭經濟本身雖然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但在其產生後,自身的逐利行為卻並不受中央權力的控制。在溫州動車事故中,連國務院也拿鐵道部無可奈何。就象在以往的汽油漲價案例中,發改委也拿中石油無可奈何一樣。寡頭的分散行為在中央政府和市場調控雙雙缺位的情況下,很容易引發經濟上的全面失控。目前地方政府和壟斷企業不遺餘力地追求經濟增長,造成整體的經濟成長慢不下來,正是一個經濟體已經部分失控的表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