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華人父母為探親被迫辦美國綠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8 11:13:30  


  中評社香港8月8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移民局以“生為龍的傳人,傲為美國公民”,鼓勵符合歸化資格的華人新移民入美籍。但有已歸化的華人卻抱怨,身在中國國內的父母想赴美探親,簽證申請卻被簽證官以有移民傾向為由,一再遭拒,無奈之下只有為父母辦理綠卡。但老人拿到綠卡後,每年都需要赴美國“坐監”半年,語言不通,交通不便,讓不少老人們苦不堪言。 
 
  原籍山西的美國鑽石吧居民賀女士2007年入籍後,邀請父母赴美探親旅遊,但到2008年,老人在國內先後三次向北京的美國大使館申請B1/B2簽證,都被簽證官以有移民傾向為由拒發。賀女士無奈,“既然非得說老人有移民傾向,那就幹脆給他們辦綠卡”。2009年底老人的移民申請通過,每年赴美國住滿六個月。

  但賀老太太說,在美國“坐移民監”,語言、交通障礙不說,休閑生活也貧乏。已退休多年的賀家二老表示,國內生活豐富得多,“小區內老人們常組織書法、棋類、攝影比賽,單位免費組織全國各地、東南亞旅遊,美國根本滿足不了這些”。賀老太太還說,老人醫療方面,國內“每年免費體檢除基本項目,X光、核磁共振、內鏡這一類項目也都能免費做”,反觀在美國,體檢環節過於簡單不說,就連自己一次犯胃疼,醫師都沒讓做胃鏡,只給驗血。

  賀老先生說,每次到美國一下飛機,就開始度日如年的“倒計時”,也曾與老伴多次商量過是否應放棄綠卡,但又擔心往後再要申請非移民類簽證更不可能成功。

  去年赴美後一直住在阿蘇薩兒子家中的蔣老先生也自嘲是“被迫綠了”。他說,兒子還是拿綠卡的時候,邀請他到美國探親旅遊,大概由於他老伴過世多年,兒女分別定居美國和加拿大,兩次簽證申請都被美國駐上海領館以“在中國沒有足夠牢固的約束力”為由拒絕。兒子2008年入籍後,他第三次申請簽證仍以同樣理由被拒,於是兒子只有為他辦移民。

  蔣老先生說,過慣國內走東串西的熱鬧日子,在美國左鄰右舍卻幾無交集,小區內沒有老人活動中心,購物廣場距離住家步行也需40多分鐘,真是“越住越覺得孤獨”。今年春節時看著春晚,想起國內的熱鬧光景,更是“都要哭出來了”。

  他說,自己初衷只是希望有機會到美國看看兒子、各處走走,從未打算長期居住美國,畢竟這裡環境再好,文化語言都有隔閡。持綠卡雖然還可免簽證去加拿大看女兒,但如今兒女各忙各的事業,也不可能要求他們花太多時間陪自己旅遊。

  蔣老先生說,放棄綠卡念頭在他頭腦裡“轉了千百回”,卻為怕傷兒子一片孝心而始終沒有說出口,“捱一天是一天”。

  律師張軍承認,由於B1/B2簽證要求申請人證明自身沒有移民傾向,公民父母簽證申請被拒機率確實比其它申請同類別簽證者高,有部分子女為免老人折騰,只得替他們申請綠卡。

  律師申春平指出,除移民傾向明顯,美國使領館還考慮到公民父母持B1/B2到美國,仍能滯留境內遞交調整身份申請,這是美國政府向來不鼓勵的,當局認為公民父母要到美國,應直接申請綠卡,也是造成公民父母拒簽率高的主因。

  張軍指出,老人如不能很好適應美國生活,可申請有效期為兩年的“白皮書”(reentry permit),且美國允許申請人以工作、醫療人道等原因無限期續“白皮書”,因此老人如持有“白皮書”,則大部分時間仍可居住國內而不必擔心失去綠卡。

  張軍說,如老人決心放棄綠卡,則是對其沒有移民傾向的有力證明,大量真實案例表明,老人放棄綠卡後再申請探親旅遊簽證,通常都很容易成功。張軍認為,隨著中國大陸生活質量提高,生活便利,綠卡對於老人將越來越成為一種負擔,放棄綠卡的老人也會越來越多。

  不過申春平指出,即便放棄綠卡,未來老人再申請非移民類簽證赴美,仍存在被拒風險,應審慎抉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