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債危機 中國外儲隱含3000億美元浮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9 09:08:18  


 
  如此,中國面對可能引發的損失真的沒有更好的出路嗎?

  “美元債務問題顯示出改革當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必要性。美元中心貨幣的不穩,引發了整個國際貨幣體系的系統性風險。為分散系統性風險,必要實行儲備資產多元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民幣國際化就是被寄予這個希望的。”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對《財經》記者表示。

  周小川也曾公開指出,美國國債是全球債券市場最主要的投資與交易品種,美國國債市場的大幅波動和不確定性將影響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穩定,拖累全球經濟復甦,“中國的外匯儲備管理將繼續堅持多元化投資原則,加強風險管理,最大限度減少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我造成的負面影響。”

  有跡象顯示,中國已加快外匯儲備多元化的進程。渣打銀行估計,中國將大約四分之三的新增外匯儲備投入非美元資產,今年前四個月中國曾大舉減少對美元資產的投資,轉而購入更多歐洲國債。該行認為,中國一直是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所發行AAA評級債券的大買家,估計今年此項投資約為15億歐元,並可能還購買了10億歐元左右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所發行債券。此外,中國今年前五個月可能購買了大約240億美元的德國、法國所發行AAA級債券,以及720億美元的歐洲公司債。美國財政部數據還顯示,中國5月增持了日本國債,系連續八個月增持日本長期債券。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對記者表示:“評級的下調使我國外匯實際購買力大幅下降,作為最大的美債持有國,我國可對美國發行債券提出要求。”為此,她建議,“作為最大的債券持有國,我國應要求美國發行如新加坡一樣的隨通脹增長收益率增長的債券,以鎖定人民幣升值與美元貶值風險。同時,要求美國刺激實體經濟增長,財政削減開支。當其沒有足夠資金發展實體經濟時,應敞開大門,允許外國直接投資而不是再購買國債。此外,我國還應該尋找新貨幣掛鉤支持點,改變與美元單一掛鉤的局面。”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認為,中國可以考慮在調存量的同時減增量。存量方面,中國對美元資產可以選擇持有更多的公司債和股票,而此前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國債和機構債上。關於減增量,張明認為中國要通過降低雙順差,來壓低外匯儲備增量速度,主要路徑是調整經濟結構,推進要素市場化。“過去我們人為壓低資源價格,環境、土地、人力等價格也被壓低,造成大量廉價產品的出口。隨著要素市場化,國內配置資源優化,雙順差規模將會降低,同時要改善進出口、引進外資方面扭曲性的政策,從而降低外儲增量。”

  國務院參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則提出,國家應盡快成立海外投資委員會,集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門智慧,瞄準2020年或2030年中國崛起所缺的各種物資資源,組織金融機構、企業甚至民間個人力量,加快戰略性物質的運用,減少純金融資產運用比例。而允許和鼓勵企業等用人民幣購匯,又可減少市場上貨幣存量,減輕國內通脹的壓力,一舉兩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