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掮客”投資蒙古,這種渠道的風險往往很大。 |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報道,“2007年我就拿到開採證了,但是直到現在還沒能正式開採。”關教梅是山西太原市英之傑物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說起在蒙古國投資開礦,她一臉無奈:“在這個項目上每年虧損將近500萬元。”其實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不銹鋼產品的貿易,進入礦產開採投資領域是想往產業鏈的上游有所延伸。在煉鐵、煉鋼、煉鋁領域有廣泛應用的螢石礦成了他們的第一目標。
蒙古國的確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礦藏80多種,礦點6000多個,蒙古礦產資源管理局發放的礦產資源勘探許可證的總面積已經占蒙古國土面積的1/3。而這些礦產資源勘探許可證大多分散在當地居民的手裡。由於蒙古國在工業建設方面仍比較落後,不少當地居民就將許可證轉讓給願意投資開採的人。相對於在其他國家嚴苛的准入制度,與我國相鄰的蒙古國在過去幾年吸引了很多像關教梅這樣的投資者。
一群了解雙方需求的“掮客”開始出現,他們常常號稱20萬元就能幫忙找到一個好礦。然而事實上,這種渠道的風險往往很大。一類風險是礦產標準是否準確,另一類則是礦產是否能開採以及保證品相。
關教梅在朋友的介紹下第一次去蒙古考察。對方帶她到礦井邊看了一下,“的確能看到表層礦藏”,但她還是不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