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對台軍售是中美互動良窳與否表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0 11:24:36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9日發表社論說,延宕多時的美國對台軍售案,據報導台灣只獲得F16A/B型戰機的升級,台灣當局期待的F16C/D,則遭拒售命運。至於台灣更期待的潛艦案更是遙遙無期。美國所以拒售的原因很簡單,或謂主要係來自北京的壓力,況且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本周三出訪北京。

  社論說,就中美台三角互動觀察,美國對台軍售從來是中美之間無法解開的死結。就美方言,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是維持兩岸現狀的安全基礎,況且還有美國國會通過的“對台關係法”,美國政府有義務提供;但從北京言,美國對台軍售違背了雷根時代簽署的“八一七公報”,應逐年降低對台軍售的質與量。就台灣言,可以想像軍售象徵台美關係,軍售降等無疑會招致在野黨質疑,必然會讓馬英九陷入被動。

  是以就時機和策略運作言,美方此時披露對台軍售案可謂“面面俱到”,既可向北京示好,即並未提供台灣新型戰機,只是就現有機種改裝;對台灣言,並未完全拒售,通過改裝,還是局部順遂了台灣對美軍購要求。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也可以向國會“友台”議員們交代,對美國軍工企業和右派等利益團體也有所交代。

  社論說,就美國的立場言,對台軍售非但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而且也是美國軍工企業的利益。若論軍售的功能和作用,更是美國介入台灣事務最能著力的關鍵點,非僅是價格上的予取予求。就外部作用言,美國更可通過對台軍售的質與量作為平衡兩岸的戰略槓桿。中美之間過去幾年因美方對台軍售出現爭執,其實都是美方有意唱高調,再徐圖尋求修補雙方關係的手法和操弄,甚至可以說,中美互動和交涉,對台軍售絕非單一因素,而是雙方互動良窳與否的表象。台灣也正因為過於依賴對美軍購,加上島內對兩岸關係認知的懸隔,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在先天上就注定淪為美國戰略運用的籌碼。

  兩岸因藍營執政,迅即進入和平發展階段言,這對美國在台戰略和政治利益造成巨大衝擊,美國對台軍售即再難藉由兩岸可能出現立即衝突的戰爭風險而振振有辭,甚至可以說,維持對台軍售的正當性較過往大為降低,若要提升台灣軍備,反而會帶來兩岸及中美互信危機,未必有利於東亞的和平穩定。是以美國既想軍售台灣,但又陷入不致衝擊中美互信的兩難。設若逢中必反的綠營執政,提升對台軍售,風險只會更高。軍售之於台灣的微妙影響就更顯現在台灣大選的正反攻防當中。

  社論說,北京不可能對美國提升台灣戰機裝備默而不言,但衡量中美關係,對台軍售不可能是絕對指標,若要兼顧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氛圍,更不宜有大動作。對北京領導人而言,這當然是個難題。拜登在行前就中美關係提到雙方互動的成就說:雙方已在建立解決和管理我們分歧的機制上取得重要進步,也啟動了戰略安全對話,討論了最敏感的一些問題。為誠實討論雙方分歧、減少誤判機率提供了巨大機遇。相較南海問題的迫切和嚴重,及可能引發的多邊衝突,台海議題的迫切感因兩岸和平發展已相對邊緣化。

  社論說,是以美國的對台軍售案,與其說是受到北京壓力,不若說是美國對台海情勢的判斷,一是兩岸和平發展不利於美國提升對台軍售;但這不表示美國樂見兩岸和平發展,進而走向政治談判桌。對台灣大選的安全話題言,軍售降等對執政黨的衝擊遠大於在野黨,等同對台灣朝野攻防有了微妙的溫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