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媒聚焦中國“地下長城”:核力量遠超想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3 09:26:29  


資料圖:中央電視台節目中曝光的中國二炮部隊地下長城。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據環球網編譯日本《外交官》雜誌網站報道稱,2008年3月,中國中央電視台網絡媒體公開了用於存儲中國二炮部隊核導彈的新建加固隧道。該隧道長5000公里,於1995年開始動工。據稱,該隧道深達數百米;這使它可以經受常規導彈或核導彈的打擊。解放軍報紙曾在2009年12月對這個報道進行了證實。

  本應引起巨大震撼的事件卻並未被西方媒體注意,而亞洲媒體也基本上沒有進行報道。韓國的《朝鮮日報》在進行報道時稱之為“地下長城”;華盛頓“詹姆斯敦基金會”的“中國簡報”稍後對此進行了報道,但是其報道基本上就是引用了最初的報道。

  其實,北京建設加固隧道保護導彈力量沒有什麼。自冷戰初期以來,擁有無法摧毀的二次打擊能力一直被各國奉為神一般的標準。從理論上講,能夠經受敵人第一次核打擊的軍隊能夠震懾敵人,使之不敢冒險進行打擊。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行動會招致巨大的報復,沒有一個清醒的敵人會首先進行核打擊。

  這種震懾有助於增加中美兩國間的戰略穩定;長期以來,中國一直保持最小核威懾能力,部署小規模較為基礎的洲際彈道導彈。在文章作者看來,只要還剩一枚導彈可以對敵人本土進行報復,最小核威懾就能夠讓他們打消對中國採取行動的念頭。北京一直在進行核武器的現代化,其彈頭數量約為150-400枚。即使現在美俄兩國開展新軍控,這樣的力量仍然是比較一般。

  但是,最小核威懾能夠比中國陸軍過去幾十年的部署更為有效。“最小”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此外,中國官員和權威人士一直在就採取“有限核威懾”戰略進行激辯,“有限”仍然是個模糊的概念。

  據悉,這個隧道工程的規模向外界展示了中國核戰略的前景。綜合所有已知數據後,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核彈頭數量比外界原先的最大估計還要多,其各型彈道導彈數目可能達到3600枚之多。“地下長城”能夠很輕鬆的存儲如此多的導彈。至少,它體現了北京的新選擇。美俄最新簽署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兩國的核彈頭數量限制在1550枚;但實際上,兩國的核彈頭數量可能會維持在2000枚左右。

  即便如此,如果解放軍秘密改變最小威懾戰略,開始在河北隧道能存儲數百新型核武器。它將會突然改變戰略平衡,實現對美俄的均勢,或者接近均勢。關於這個問題,人們有必要關注並進行考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