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除了反對派,歐美最得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3 15:00:07  


  8月22日,隨著首都的黎波里被反對派攻克、卡扎菲的多個兒子被反對派抓捕控制,從3月19日至今的利比亞戰勢出現了決定性轉折,卡扎菲政權岌岌可危,反對派政府指日可待。正當反對派的支持者們在國內外搖旗呐喊、縱情慶祝時,獲得這場戰爭勝利的卻不止他們。在利比亞土地之外,那些出動飛機戰艦的美英法等北約國家才是更大的贏家。

  西方發動對利軍事行動的主要理由是防止利比亞發生人道主義災難,但事實上,此次空襲的規模、範圍以及傷亡卻與人道主義精神相去甚遠。分析人士認為,西方展開軍事行動,只是打著人道主義的幌子,實際上是受意識形態和經濟利益雙重因素的驅動。 

  自卡扎菲發動軍事政變上台以來,41年間,西方國家一直認為其是個獨裁政權。而1988年12月發生的洛克比空難,則加深了利比亞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之間的裂痕。作為非洲石油探明儲量最大的國家,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和主要石油輸出國,其豐富石油資源曾一度成為其餘歐洲國家貿易的主流。

  不過,成也石油,敗也石油。由於卡扎菲對西方態度一向強硬,他成了西方的“眼中釘”、“肉中刺”。加之卡扎菲控制的利比亞令人垂涎的石油資源,今年初在北非掀起的革命活動成為西方推翻卡扎菲政權的良機。雖然對利軍事行動並未像預想得那樣速戰速決,但時至今日,即便已對軍事開支疲於應付的西方國家想必也會暗自偷笑,錢沒白花、導彈沒白扔,扶植的反對派眼看要掌權,日後的在利石油開發和資源占有不再是難事。

  如此看來,雖然美英法等北約國家對利軍事行動期間,歐債危機進一步深化,美債危機也出現苗頭,讓本已為巨額軍事開支焦頭爛額的西方國家一時日子艱難,但如今利比亞局勢的迅速轉變,使西方國家的石油戰略初步勝利。從長遠看,軍事行動的產出遠大於其投入,歐美國家可謂除了利反對派外的大贏家。 不過,由於幾乎所有中資項目都因戰火而被迫叫停,一些中國承包的工程項目、工地淪為戰場,外界認為,中國在利投資損失慘重。其實,據了解,中國在利投資多為基建項目,此類工程工期較長,投資額也是陸續注入,況且絕大多數員工為中國人,因此中資項目因戰事而蒙受損失的程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

  但不可回避的是,中國目前的石油進口量逐年增長、需求量不斷擴大,無論利比亞哪一方上台,都不會忽視如此大需求的客戶。況且,早前利反對派代表訪華時也曾強調,反對派一旦上台將繼續維護中方在利投資,並繼續保持雙方石油貿易。這對中國來說畢竟也是個好消息。(時間:8月23日 來源:齊魯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