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媒:美國宏觀政策制定者都沒了方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4 00:05:34  


 
  在我看來,美聯儲沒有新方向,其實恰恰是經濟客觀情況的反應。國內媒體喜歡用“喜憂參半”來形容美國的經濟數據,最後的結論往往是美國經濟復甦乏力,需要QE3來刺激。這在邏輯上是有問題的。美國不是中國,潛在增長率本來就不高,過去一年多的虛高增長已經超過了潛在水平,如果持續用宏觀政策來刺激經濟,最後的代價雖然未必是傳統意義上的通貨膨脹,但是美元喪失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也是很嚴重的。

  伴隨美元地位的喪失,美國本土經濟的秩序重建,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對中國的借鑒意義更大!考慮到影子銀行體系的融資規模,即便是美聯儲兩輪量化寬鬆政策,雖然基礎貨幣(M0)供給翻了一番多,考慮到影子銀行體系融資規模在過去三年縮水5萬億美元,美元最終貨幣供給總量在不斷萎縮,貨幣杠杆率在不斷下降,撬動經濟單單靠政府之力是不夠的。套用經濟學的一般規律,美國經濟真正走出低谷,具有代表意義的不是名義GDP的擴張,而是經濟秩序的重建,是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重建,QE3在這一點上是幫倒忙的。

  總之,兩難的政策在金融危機後的全球經濟復甦中,已經變為一種常態,是考驗各國政府執政能力的選擇。我們期望的,是歐美發達國家的宏觀政策制定基礎,不僅僅是政府從自身角度出發,謀求連選連任的短期目標,而應是把整個國家的長期整體福利水平作為目標,這樣才是負責任的,也對發展中國家更加有利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