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中國經濟網報道,在股市低迷、樓市不振、信貸緊縮下,民間借貸不論是規模還是利率都幾近“瘋狂”。風險小,高達60%的年利息讓“借貸之火”愈燒愈烈。專家認為高利貸潛伏著巨大風險,而有此引發的所謂“中國式的次貸危機”,不是沒有可能的。
郭田勇:引發“中國式的次貸危機”不是沒有可能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媒體發表觀點:目前民間借貸正呈現三大新特征:一是範圍廣,從兩年前的江浙沿海擴展到內陸地區,從製造業領域擴展至商貿流通甚至普通家庭。二是利息高,有的民間拆借年息已超過100%。三是參與者眾,甚至有銀行資金也充當了民間拆借的“二傳手”。
如果錢是從銀行流入民間借貸,資金鏈條慢慢越拉越長,而借錢的企業經營出現情況無法償還,最終會對銀行產生衝擊,牽連的經濟體也會越來越多,從而發生所謂“中國式的次貸危機”,不是沒有可能的。
周德文:民間借貸潛伏著巨大的風險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民間借貸,確實為一些中小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但它的高利率給企業加大了融資成本,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不僅資金難歸,甚至引起突發事件,造成嚴重不良的社會影響。
焦建國:高利貸會造成當地金融市場和企業持續發展的惡性循環
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焦建國認為,從2005年以來,浙江民間借貸行為就比較盛行,隨著大中型企業與銀行的參與,部分正規資金流入民間借貸。非金融類上市公司運作虛擬金融資本,無論對企業個體還是整個國家經濟實體來說,都是一種巨大風險。“中小企業因為錢荒缺少資金,通過渠道向銀行不能貸到款,只有通過高利貸借貸,這會造成當地金融市場和企業持續發展的惡性循環。”焦建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