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先嘗試每年引入2萬5000移民
每年引進6萬名外來移民以補充新加坡人口的做法,國人恐怕消化不來。李光耀提出,新加坡可先嘗試每年引入2萬至2萬5000名外來移民,再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作出相應調整。
他昨天首次以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卓越院士的身份,出席慶祝學院成立七周年的對話會。他說,政策研究院日前公布的調查結果讓人意識到,新加坡每年需要6萬名移民來替代居民人口的增長,但這是新加坡人覺得難以消化的。
他相信隨著人口老齡化,導致更多人需要外來者提供醫療等服務時,國人將對外來移民改觀。
“或許開始時,引進外來移民的人數可以是2萬至2萬5000名。隨著人口老齡化,民眾意識到沒有足夠的人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又要照顧老年人,大家或許更能接受引入更多移民的做法。”
這是李光耀在一個多星期內,兩次針對人口政策的提問發表看法。他上星期一同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對話時,同樣引述政策研究院的數據說,新加坡每年須引進6萬人,才能維持勞動隊伍的活力並推動經濟增長,但這是個“政治上消化不來”的數字。
按照這項研究,即使新加坡能提高生育率,只要不引進新移民,新加坡人口還是會萎縮。但假設新加坡每年引入6萬人,總居民人口到了2050年預計可達676萬人,幾乎是2005年的一倍。
約800人出席了歷時約50分鐘的對話會,包括外國使節、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師生、商界領袖和學院的贊助商。學院也頒發優秀校友獎給亞細安副秘書長布斯巴納丹(Sundram Pushpanathan)。
李光耀在回應如何更好地制定人口政策時,強調目前生育率下降的問題與過去的生育計劃無關。他指出,發達國家都面對生育率下降的問題,這是婦女教育水平更高並獲得公平就業機會後,難以扭轉的趨勢。
他不覺得已經下跌到近1.15的生育率還能回彈到2.1的自然人口替代率。
針對新移民融入的問題,李光耀說,國人都明白需要外籍勞工,但因許多外籍勞工都不諳英語而排斥他們,並覺得他們搶走了本地年長者的飯碗。他認為短時間內難以消除這樣的成見。
詢及日益擴大的收入差距,他表示收入差距現象不可能完全消失。他解釋,由於高收入者多為擁有特殊技能的專才,許多發達國家都出現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增長,遠遠落在高收入者後頭的情況。
但最令他憂心的是低收入者。儘管國家推出針對性的援助計劃來幫助他們,有些人卻以為能以廉價租賃組屋,而出售原來的組屋,以致最後在海邊扎營。
“如果我們提供更多廉租房,更多人會放棄原來的房產,這將是個無止境的循環。大家必須學習的教訓是,你擁有的房產是珍貴的,如果輕易放棄,那其實是在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