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從利比亞戰爭看美國“巧實力”運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7 10:19:07  


資料圖:8月29日,利比亞反對派武裝人員在蘇爾特附近地區往高射機槍裡裝子彈。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解放軍報報道,9月12日,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柯比表示,美國向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派遣4名軍人,評估重開美國駐利使館的安全風險;9月14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傑弗里.費爾特曼造訪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稱“美國期望與利建立廣泛的關係”。利比亞戰事大局初定,組建臨時政府的計劃也即將公布,美國政府一反戰爭期間退居幕後的做法頻頻出手,高調重返利比亞,其背後是何意圖?

  2009年上任伊始,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就提出“巧實力”外交,要通過靈巧運用由美國支配的所有政策工具,包括外交、經濟、軍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種手段,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實現國家利益。此次利比亞戰爭,可以說是美國“巧實力”外交在對外戰爭中的首次嘗試。回顧利比亞戰爭,美國一改此前幾次戰爭中每次都衝鋒在前,出錢出人出槍的做法,任由法英等歐洲主要國家擔當先鋒。美國《時代》周刊稱,利比亞戰爭為美國今後對海外的軍事干預行動創造了一種新模式,其特點是干預對象國國內出現反對派、地區國際組織支持這一反對派、聯合國授權干預、歐洲盟國出錢出人出力。這種模式效率高、風險卻小,被冠之以“奧巴馬主義”的頭銜。

  利比亞戰局大勢已定,戰後利益瓜分成了歐美國家新的關注焦點。近日,法國的《解放報》報道,在戰爭期間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曾經與法國簽署了一個“秘密協議”,承諾一旦衝突結束,將保證法國企業獲得利比亞35%的原油開採權,以換取法國在衝突中“全面和長期的支持”。法國外交部長阿蘭.朱佩也說:“‘全國過渡委員會’非常正式地表示利比亞重建將優先考慮支持過他們的國家。”雖然美國的石油進口並不依賴利比亞,但是國際市場上優質原油的短缺,同樣使美國石油和汽油價格走高。作為整個利比亞戰爭的幕後“推手”,美國在切分戰後利益的問題上顯然不會甘當“你吃肉來我喝湯”的角色。

  所謂“巧實力”,其手段在於巧,核心在於實力,根本意圖仍是要實現國家戰略利益,說白了,就是要用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收益。奧巴馬之所以摒棄了單打獨鬥的強勢作風,將“領導權”拱手交給自己的“小兄弟”,並不是美國已經放棄“霸權戰略”,而是在身陷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泥潭,國內經濟難見起色的情況下被迫做出的戰略選擇。從以配角身份參戰,到關鍵時刻急於從戰事脫身退居幕後,再到在一次次利比亞問題的國際會議中高調表態,直至此時在卡扎菲政權基本倒台,臨時政府即將組建的當口高調重返利比亞,美國的戰略意圖一步步明確——不謀求戰爭過程的主導,但在戰後利益分配中不能甘當配角。儘管薩科齊總統想成為這場利比亞戰爭最大的贏家,但真正艱苦的“戰爭”——經濟利益爭奪戰還在後面。在對付卡扎菲時隱居幕後的華盛頓,在爭奪利戰後經濟主導權的問題上,回到舞台中央的速度,顯現超過了歐洲盟友的預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