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稱中國海軍艦艇數量第一 戰力仍遠遜美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2 09:27:30  


 
  普霍夫指出,中國兩大造船巨頭內部企業近年來也在重組,主要是地區或行業整合。中國造船企業的生產定位首先是商用船只,軍用船舶製造居次,沒有絕對純粹的軍事造船廠,哪怕是最初軍事定位非常明確的船廠,如葫蘆島造船廠,也是如此。中國還有相當多的小型造船和修船企業,主要隸屬於各大工業集團(私有或半私有)、省市政府或國家大型船運公司,但是這些企業對軍事造船業的貢獻根本微不足道。另外,中國還有5家合資造船企業,中國海軍則有6家造船和修船企業。根據截止到2009年底的政府統計數字,中國造船領域現在共有1242家企業。

  俄媒文章稱,商用造船業的快速發展使中國早在1994年就已成為世界第三造船大國,2009年中國造船工業在建造船只數量上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2010年超過韓國,躍居世界第一。2003-2010年間中國建造的100噸以上級別的商用船只數量增加了6倍,由203艘增至1402艘,總噸位增加近9倍,由376.3萬噸增至3623.9萬噸。2010年中國占全世界建造的船舶噸位總數的37.7%。2011年初中國造船業商業貨船訂單總額達到2611艘,總噸位1.0184億噸。根據截止到2008年的統計,加上內河船只、漁船和軍艦,中國共建造了2385艘各型船只,其中包括861艘大型商船。應當指出的是,中國商用造船業出口導向非常明顯,最近10年內出口比例高達70-78%。

  俄專家指出,在商用造船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軍事造船業也在持續壯大,特別是在主力水面戰艦和登陸艦建造方面。當然,中國軍事造船業在一些方面的技術水平仍然落後,比如現代化武器系統和無線電電子設備方面,因此被迫繼續從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進口部分海軍武器、裝備、電子設備、動力裝置等,這也是阻礙中國戰艦外銷的客觀原因之一。

  普霍夫認為,近年來中國海軍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持續增長。中國開始批量生產新一代潛艇和水面戰艦,另外還在穩步落實新型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建造項目,新型常規潛艇的建造能力也已增至每年4艘,另外還在繼續大量建造越來越先進的護衛艦、登陸艦、導彈艇、掃雷艦、輔助船只,而且建成了首型全新直升機登陸船塢樣品。應當特別注意的是中國建造的新型驅逐艦開始大量裝備現代化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如俄制“無風-1”和“暗礁-M”,國產“紅旗-9”,從而逐漸消除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防空能力薄弱的缺陷。隨著上述防空導彈系統,以及新型高炮和近戰防空系統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的裝備,中國海軍首次擁有了應對反艦導彈的能力。更加引人關注的是,中國2002年從烏克蘭採購的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已於今年夏天在大連完成改裝,並且首次出海航試,它將成為中國航母艦隊的教學試驗平台。中國今後還會建造數艘國產航母。

  俄專家指出,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總體上明顯遵循打造近水海軍的軍事學說,其重點是建造現代化的潛艇、驅逐艦和護衛艦,確保守護中國海岸線,封鎖台海。為威懾台獨勢力,中國還在大量建造登陸艦。至於駛入遠洋,對抗美國海軍,暫時仍然處於次要地位。目前中國海軍編隊定期駛入遠洋主要是為了訓練和宣傳。現在中國海軍在艦艇數量上已經躍居世界首位,主要是小型戰鬥單元,而在戰艦(護衛艦和驅逐艦)出口和潛艇數量上,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海軍。但是在整體常規戰鬥實力上,中國非但仍然遠遠落後於美國海軍,而且還不如俄羅斯海軍,雖然中國擁有相當多的核潛艇、超音速反艦導彈和總體較強的技術實力。另外,中國海軍在現代化戰爭條件下的反潛、防空、排雷能力仍然有限,在總體技術水平上仍將長期落後於西方海軍大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