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山寨版”的全球化:香港重慶大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3 17:30:24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電/香港九龍重慶大廈(Chungking Mansions)破敗的外牆下,路過的行人步履遲疑,臉上透著既緊張又好奇的神色。儘管兩側都是香港一些最光鮮的購物中心,重慶大廈卻給人一種陰郁鬼祟的感覺。在附近閑逛的人穿得破破爛爛,餐館吆喝得過於起勁,這一切都令這種感覺更加強烈。然而,穿過燈光昏暗、毫不起眼的大廈入口,裡面卻隱藏著一個雜亂(且基本上很安全)的大集貿市場。來自亞洲和非洲十幾個國家的人,在這裡從事著廉價電子產品和紡織品的全套貿易交易,而不只是簡單的買賣。
 
  據金融時報報道,如此大規模的商品交易——採用現金交易,商品裝在手提箱或軟塌塌的破紙箱裡飄洋過海運來——令重慶大廈成為了最不可思議、但可謂最活躍的低端全球化中心之一。
  
  儘管重慶大廈是這個“超鏈接”物質世界中最脆弱的一環,但對於活躍在大廈內的各色人等(從來自南亞和中國內地的商鋪老闆、到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貿易中間商)來說,這裡代表著無數像他們一樣的人在香港閃爍的霓虹燈中尋找的東西:發財夢。
 
  在《香港重慶大廈:世界中心的貧民窟》(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一書中,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人類學教授麥高登(Gordon Mathews)揭示了這座大廈裡的人們是如何做生意的——這一點對於大多數香港居民來說仍是個謎。

  麥登高稱重慶大廈為“香港中心的一座發展中世界孤島”。麥登高與大廈中的一些人結識多年,已成為朋友,從他們那裡聽來了許多軼事趣聞。他熱情地頌揚了大廈內生意興隆的手機和服裝批發商店、住滿環游世界旅行者的小旅館、以及各種正宗的亞洲菜和非洲菜,稱其為“或許是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大廈”。
 
  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講重慶大廈的經濟模式,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重慶大廈是廉價(通常是山寨的)商品全球流通鏈中的重要一環。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在澳大利亞作為紀念品出售給中國遊客的蛋白石,是從澳大利亞被運至中國南方進行拋光和鑲嵌、之後再運回澳大利亞的,整個過程當然都是通過重慶大廈來完成。

  麥登高表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們使用的手機中多達20%都曾在重慶大廈那些昏暗骯臟的走廊中逗留過,其中有許多是由歐洲的廢棄手機翻新而成,或是中國南方生產的山寨手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