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日報:矛盾叢結的美台軍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4 10:31:34  


 
  美國對台軍售原就是一個矛盾叢結,在短期內很難找到解決方案。美國政府一方面以1979年的“對台關係法”為辭,宣稱有義務供應台灣必要的防禦性武器。1982年發布的中美“八一七公報”,美方卻又向北京公開承諾逐年降低對台軍售的質與量。 

  社論說,為了調和矛盾,美方在“八一七公報”簽署前另先向台灣提出六項保證,相關軍售的要點就是不會停止對台軍售,或為軍售問題事先向北京諮商。這就注定美方軍售台灣必然會招來北京的批評和不滿,也不可能滿足台灣軍備與時俱進的需求。 

  美國所以尚未同意台灣採購潛艦和更先進的F16C/D型戰機,馬政府所以表示還要努力爭取,都是矛盾叢結的具體反映。就中美長期交涉言,對台軍售從來就是焦點,不可能不存在“互為諮商”的默契。若相關內幕報導屬實,美方軍工利益團體何嘗不想出售F16C/D型戰機甚至潛艦,但礙於和北京的交往,以及中美更大的戰略利益,奧巴馬政府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不必諱言,台灣當局數十年來建軍備戰的假想敵就在對岸,美方基於戰略利益,主張兩岸軍備必要維持基本平衡,意欲通過對台軍售,保留一個介入台海事務的空間。更曖昧者,即台灣軍方要有能力支撐到美軍馳援。但美方真的會派兵介入兩岸衝突?過去沒有,未來則更不可能。 

  社論說,時移勢易,中美台三方近30年來均出現極大的轉折,但屢屢卡在台灣問題上,雙方關係也隨之起伏擺盪。但就整體發展態勢言,中美台互動其實已邁向一個可以預測的良性循環。且自馬英九上台後,從大三通到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相較過去20年的兩岸互動不時出現危機,很難想像往後還會發生軍事衝突。 

  也因為兩岸互動已進入和解階段,兩岸互為假想敵的戰略想定,基本上也面臨考驗。即台灣建軍的積極意義究竟在那裡?  

  就台灣藍營支持者言,設若兩岸既已和解,只要情況允許,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是有希望在可見的未來兌現,台灣自無必要持續耗費龐大資源建構假想敵;但島內綠營方面莫不期待對美軍購升級,可以明顯感受這非但要為“台獨”尋求出路,且不惜為此和對岸抗爭。 

  社論說,從台灣藍綠矛盾對照美中之間的矛盾叢結,是一道難題,考驗著兩岸的未來走向,明年台灣大選應可看到一些破解的可能和端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