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百年之悟與兩岸關係”台北舉行(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5 12:09:49  


戴瑞明(左)與周呈霙教授。
 
  謝大寧:“作為此紀錄片主要成員之一,我必須要說,一開始我們並沒有考慮太多,我們主要感受到內心的沉痛與義憤,辛亥百年要到了,但誰要紀念辛亥百年?我們認為需要有人跳出來講歷史、談未來。如果台灣沒有人做,剩下的就只有台獨或偏安的史觀,這對台灣與兩岸的發展是極不利的。”

  在辛亥百年之際,兩岸統合學會認為,有必要透過一部紀錄片的反省,讓兩岸所有中國人與海外的華人,能夠從過去找回認同、看到未來應走的道路,這是他們製作《百年中國:迷悟之間》紀錄片的緣由。

  《百年中國:迷悟之間》總共分有六集,分別為:千年巨變、萁豆相煎、烽火滄桑、探徑尋路、兄弟登山、百年之悟等主題。

  為讓紀錄片呈現正確的史觀,由張亞中擔任總籌劃與總製作人,其製作團隊,深入訪問兩岸的歷史專家,以及重要人物。紀錄片從構思、策畫到進行,大約耗費兩年時間製作完畢。

  張亞中教授指出:“2011年是辛亥百年,一百年是個難得的時間,去回顧我們走過的歲月,我們很難期待政府或政黨勇於面對中國歷史,以包容的精神來回顧過去、反省歷史。”於是,在此捨我其誰的心境下,他催生了此計劃。

  紀錄片之所以名為“百年中國”,張亞中認為:“我們不是純粹站在,1911年辛亥革命,這個時間軸回顧過去,而是要反省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所面臨的苦難及各種嘗試。”

  他並且強調:“‘中國’一詞,不單指“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指在中國土地上,所有經歷這段歷史的人們共有符號,我們認為,兩岸不能脫離中國,但也不可獨占中國,‘中國’應屬於所有中華民族的話語權。”

  紀錄片圍繞兩個主軸展開思考:一是探討百餘年來,中華民族追求現代化、尋求民族復興道路上的“迷”和“悟”。另一個是所有中華民族在百年滄桑的歷史進程中,都是一個福禍相依的命運共同體。

  張亞中認為:“‘迷悟’原為佛教的用語,也是道家對人世的看法,在探索百年來曾走過的歲月,我們願意用理解與包容的態度來看待。”

  從這段迷悟的歷史中,我們可否找出,過去為何迷?為何不能悟?這是《百年中國:迷悟之間》這部紀錄片想傳達的訊息。

  紀錄片的最後,將畫面停留在孫中山先生最鍾愛的四個字,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政治理想:“天下為公”。最後,並請兩位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天主教的單國璽樞機主教與佛教界的星雲大師,為百年中國做總結與祈福。

  對張亞中而言,紀錄片的完成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工作的開始。作為一群學者,一個民間組織,他們希望讓兩岸與海外的華人,都能以包容的態度來面對過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