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面對全球衰退 做好應戰準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7 14:11:16  


  中評社台北9月27日電/中國時報27日社論發表社論說,上周美國FED(聯邦準備理事會)在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之後發表聲明說“經濟有顯著下滑的風險”,等於正式宣告全球經濟步入一個新的危險期。包括IMF(國際貨幣基金)、WB(世界銀行)、WTO(世界貿易組織)也紛紛示警,同時下修各項經濟數據。觀察各大經濟體的情況可發現,全球經濟距離步入衰退─或至少是停滯,大概只剩下一步之遙。

  社論說,金融海嘯發生已三年了,全球經濟似乎已經從海嘯中復甦,金融市場再現繁華;不過,亮麗活潑的金融市場面紗下,藏著的卻是疲弱、千瘡百孔的經濟基本面。美股道瓊指數在海嘯期間跌到六千多點,今年高點則是超越一萬二千點;但失業率由海嘯期的十%,只下降到九.一%。FED推出六千億美元的QE2(第二波量化寬鬆),對降低失業率毫無助益。美國的情況明顯是貨幣政策已失靈,只有靠財政政策一途了。因此,FED未再推QE3,白宮也在八月推出美國就業法案。不過,政治上的紛擾、兩黨的惡鬥,卻讓人難以對美國就業法案寄予厚望。從這個觀點來看,這次FED推出短債換長債的“扭轉操作”,其效果也難期待。

  歐洲方面,在歐債危機一直無法解決,而且不斷延燒下,每個國家都積極砍支出、減債,信評公司開始調降歐洲大銀行的評等;而歐債引發的歐洲金融業資產減損問題,讓歐盟開始要求十多家危險銀行增資。這些因素都導致股市不斷下挫,財富持續縮水;最後也必然衝擊其經濟基本面。歐元區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九月,已經降到四九.二,跌破代表景氣擴張臨界點的五十。大部分人已預測,歐元區第三季的經濟成長將很難看,因為德、法兩大火車頭的成長率已惡化到停滯水準,其餘國家則已見衰退。

  社論說,新興經濟體雖然沒有債務問題,但也因為通膨與資產泡沫壓力,不斷在緊縮;在歐美陷入低迷後,以出口為主力的新興經濟體必然受影響。WB就警告,歐美的的債務危機與經濟衰退風險,正向新興市場蔓延。新興經濟體中最關鍵的大陸,內部除了有通膨仍高、資產泡沫尚未完全消除的問題外,現在又增加中小企業運轉失靈、出現倒閉潮的壓力。

  可以說,全球各大經濟體無一例外的陷入困境中。對台灣而言,全球大環境的陰霾,已不是單純的股市重挫,經濟基本面的創傷已逐步顯現。由於歐美經濟不振,再下滑風險升高,台灣的出口已明顯受影響。今年台灣出口年增率逐月下滑,到八月已降到只有七.二%。反映在產業面就是八月以來,科技產業的產能利用率下降,部分公司甚至已傳出要員工提早休假,廣達上周宣布裁減千名作業員,這顯示台灣的經濟基本面已出現警訊。

  除了大環境的嚴苛挑戰外,台灣更要面對全球產業結構變化問題。去年以來蘋果的iPad橫掃全球,讓以PC為主力的台灣科技產業承受極大的壓力。今年先是宏碁執行長蘭奇去職,認列龐大的庫存損失,全年獲利由盈轉虧,股價腰斬再腰斬;接著是全球PC最大廠商惠普宣布退出PC產業,衝擊台灣代工廠商。

  社論說,再來是蘋果以專利權訴訟步步進逼,除了宏達電首當其衝外,其餘屬安卓系統、或為安卓系統代工的台廠全受衝擊。廣達裁員千人就是因為其承攬黑莓機製造商RIM的平板電腦受挫,加上產業前景不明,因此才痛下決心,立即裁員,連緩衝時間都不給。相較之下,韓國的經濟成長率同樣被IMF下修,但其八月出口成長率仍有兩位數,其科技產業主要廠商三星仍強勢。

  此外,曾經讓台灣引以為傲的雙D產業(DRAM、LCD)在韓國廠商強力競爭下,顯然欲振乏力,虧損不斷增加,甚至出現大廠茂德面臨倒閉壓力。可以說,台灣以PC為主力發展出的科技產業,走了廿年好光景外,已面臨不得不變的壓力。在後PC時代,以安卓系統為主的台廠,如何突破重圍,再造盛世,將是台灣產業最大的挑戰。

  社論說,全球經濟放緩、有停滯風險,已是不必再爭辯的事實,台灣終難置身其外。未來半年到一年,經濟面與金融面的下滑修正,在所難免。政府與企業,是該有危機意識,積糧屯兵、準備應戰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