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政部:公共財政支出2/3用於保障改善民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30 09:04:45  


 
  2010年,全國財政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體育、農林水利、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城鄉社區事務、糧油物資儲備、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等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合計達到59601.82億元,占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3。其中,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體育方面的支出合計29256.19億元,比2009年增長21.1%,占全國財政支出的32.6%。

  此外,還有1/3的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約合30272.34億元,主要用於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國防、外交以及資源勘探、電力信息、國債利息、金融監管等支出,這些方面的支出是公共財政必須予以保障的,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所需要的。

  民生支出增加,人們的受惠感受有差異,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支出項目不可能實行普惠式的“全覆蓋”

  近年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平均增長1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 60%的縣。加快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惠及2.45億城鎮職工、2.1億城鎮居民和 8.32億農村居民;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這些年,財政部門用於民生領域的投入確實在大幅增加。

  2011年,財政部門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計10509.9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加上農業水利、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支出,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合計約占中央財政支出的 2/3。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廣大農民和群眾對近年來政府出台的強農惠農政策和惠民政策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也有一些群眾對民生改善的感受沒有那麼強烈。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朱青教授認為,人們的感受不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支出項目不可能實行普惠式的“全覆蓋”。也就是說,對於某一項民生支出來說,有些人能夠享受到,有些人享受不到,感受自然不同。

  比如,這幾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增加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建立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制度,這些舉措是針對農民的,農民的生產、生活確實有了很大變化,城裡人的感受可能沒有那麼強烈。同樣,這兩年政府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主要解決的是城市低收入者住房問題。還有,這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將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3500元/月,對中等收入者減稅力度最大,他們的感受就會強烈一些;而月薪2000元以下低收入者則沒有感覺。

  北京大學財政學系劉怡教授認為,財政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不可能平均用力,而是要積極發揮財政支出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者。同時,要改善民生,除了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外,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必須跟上。只有加快體制機制改革,財政資金才能更好地發揮效益,人民群眾才能夠進一步獲得應有的保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