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天宮一號成功升空,探索星河再邁一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30 15:37:26  


圖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正檢測發射瞬間。
  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晚9時40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宣布:天宮一號發射成功。這應該是繼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2003年10月15日成功發射神舟5號載人飛船之後,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的又一次值得特別銘刻的歷史節點。

  中國全新研製的載人飛行器“天宮一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質量約8.5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F”T1火箭全長52米,起飛質量493噸,運載能力為8.6噸。它是在原“長征二號F”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取消了逃逸系統,採用了新型整流罩,改進了助推器結構,提高了運載能力。這也使得“天宮一號”早在發射在即,就引來了不少關注。美國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的中國政治與安全事務專家成斌說:“從幾個層面上來說這都是重要大事。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這將是中國在對接工作上的初步努力,當然對接是未來更長時間裡探索太空行動的必要條件。中國必須掌握這項技術。”

  作為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的名稱,“天宮一號”源自國人無比熟悉的《西游記》中的章節《大鬧天宮》。古老的神話孕育著國人對於宇宙星河的向往之心與探索之欲。古典中國既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木的傳說,也不乏明代萬戶自制火箭飛天的真實故事。而至晚近,中國人的航天夢依舊強烈,而試圖真正實現,則與兩個關鍵詞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科學與國家。

  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方社會,數百年前,科學從宗教的桎梏中艱難脫胎,卻最終蓬勃發展,並無比深遠地影響了我們的世界。在科學形成的過程中,其要義在於科學精神的塑立。今天,我們談科學精神,可以說出諸如求真、求實、理性、實踐等等方面,但從本質上而言,科學精神的靈魂在於創新,在於探索,在於向未知世界進發的不懈欲求。宇宙作為一個廣袤的未知世界,正如人的心靈一樣無垠無邊,自古以來就將無數科學界的志士仁人席捲進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