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同胞紀念辛亥革命 喚醒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4 00:20:05  


 
  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不但曾獲台灣士紳的钜額資助,而他的革命理念,也為台灣志士所追隨與實踐。日據時期有“台灣孫中山”之稱的非武裝抗日運動領導人蔣渭水,就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就是中國民族主義者。1924年在全島反日份子大逮捕的“治警事件”法庭答辯時,面對日本殖民政府的強大壓力,蔣渭水公然稱“台灣人明白地是中華民族即漢民族的事,不論什麼人都不能否認的事實”。對孫中山先生思想及其革命的理解,蔣渭水認為“孫文氏是由民族主義出發,漸漸由右到左而達到社會主義”,並讚譽“馬(克思)氏列寧氏孫氏三人,乃社會運動的大模範,我黨(台灣民眾黨)須要用做指南針”。

  當孫中山先生在北京與世長辭,消息傳來,台灣同胞悲痛萬分。《台灣民報》發表“社說”<哭望天涯弔偉人>,表達西望中原,台灣同胞禁不住淚泉怒湧的哀慟之情!台灣人張我軍為文<長使英雄淚滿襟!>“呵!孫先生!你那知道這海外的孤島中也有一個無名的青年在湧淚痛慟!”。台灣人翁澤生寄自上海於《台灣民報》發表<哀悼中山先生>“中山先生雖亡,中國的革命運動是決不死的!”。為哀悼孫中山先生逝世,台灣有志者則於3月24日在港町文化講座舉行追悼大會。是夜,大雨淋漓,到會者仍有二千餘人,會場聲息沉靜莊肅(日本當局禁止朗讀悼詞與吊歌)。斯時,北京大學台灣學生會為哀悼孫中山先生,敬輓稱“三百萬台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1929年6月,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在南京舉行,“台灣民眾黨”派謝春木、王鐘麟赴南京參加奉安大典。是時,在日帝嚴禁台民奉安祭典當日有追悼活動,但仍有“台灣民眾黨”黨員仍暗中聚首默禱。是(1929)年1月12日-11月24日,蔣渭水曾在《台灣民報》(244-288號)發表<中國國民黨之歷史>長文連載40次,深入介紹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及國共政治動態,使台灣民眾認識祖國瞭解祖國。上述孫中山先生與台灣同胞間血濃於水的國族連結,說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及其實踐,是台灣同胞勇於反抗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精神支柱,中國近代歷史並非存在於台灣之外,而是存在於許多台灣人的心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