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華裔作家:駱家輝是美國造全新華人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4 09:38:36  


 
  問:以前在美國,美國本土文化是主流文化,而來自非洲、亞洲、歐洲等作家創作的作品屬於邊緣文化,非主流文化,作家們會被稱為非裔或者亞裔-美國作家、中國-美國作家之類。那麼,對於文化的認同,身份的認同,是否也應該有相應的改變呢?

  梁志英:這個例子是很有典型意義的。舉個例子,今天美國的駐華大使,華人駱家輝,他是扛著代表美國駐華大使的大包來到中國的,他代表的不再是中國人的形象,而是美國人的形象、美國的文化。雖然,他長著一副中國人的身軀,然而,他的文化代表的是美國人,關於他的identity(身份)的認同是美國的,而假如要說他是中國人,那不過是一種情感上的認同。他給人的是一個全新的華人形象,他讓人看到的是全新的中國人的形象,可以說,這是美國人為中國人在世界人面前建立全新的華人形象的一大貢獻。總之,關於文化的認同問題,身份的界定還要考慮個人的情感認同。關於身份的認同,其實本身是對一種文化的認同,而不是對一個國家形式、一個國籍的認同。

  問:很多人從華文文學或者華裔文學中讀出了“鄉愁”,我想問,這些寫作的人真的有這麼多的“鄉愁”嗎?真的有這麼想念我們的中國文化、中國傳統嗎?“中國”在華裔眼裡真的有這麼好嗎?

  梁志英:“鄉愁”應該是對往昔、對過去、對故土的懷念。對我來講,我是在美國出生的第三代華裔,我並沒有對中國或者對中國文化的“鄉愁”。可能那些從中國大陸出去的作家會有很濃的“鄉愁情結”。我所認為的“鄉愁”應該是認同一種國家文化,而不是認同一個國家結構形式。對於中國這個國家形式上的認同和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應該是兩碼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