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光華中心主任張曼娟:生命歸零 重新開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5 08:42:10  


張曼娟到任香港光華文化中心,讓香港人了解台灣的軟實力,是一種審美觀,是一種生活態度。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除了台北,我最熟悉、最不會迷路的城市,就是香港”。坐在中環廣場49樓,俯瞰著黃昏的維多利亞港灣,張曼娟情緒有些波動。針對香港,張曼娟曾經說,“如果一個異鄉,曾經愛寵我又冷遇我;曾經創傷我又療癒我,那就不再是異鄉,而是另一個家了。”

  聯合報報導,以前造訪香港小巷、街市,那是女作家張曼娟;今天坐在這裡看香港,是女官員張曼娟。出任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有台灣駐港文化代表的身分,張曼娟似無獲委此職之初的“震驚”,反而顯得胸有成竹,一大堆設想。

  今年四月,張曼娟再訪香港,她當時對著香港特別的海景,虔誠地許了特別的願望:“請給我一段時間,能在這裡生活、感受與創作。”

  她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願望居然在數月之後就實現,只是在生活、感受和創作之外,還加了一項,就是工作,為台灣人在香港工作。張曼娟相信,“這是上天的安排”。

  推選張曼娟的人,認定張曼娟是推廣台灣軟實力不二人選。而張曼娟也相信,她能讓香港人更了解台灣,讓台灣人更了解香港,她把軟實力視為一種審美觀,一種生活態度。

  1995年她到香港,一住三個月。她眼看當地老式的攤檔變成市政大廈的街市,眼看著填海後一座座大廈的拔地而起。她不認為自己在香港是旅人,而是一個香港生活的參與者。

  1997年,她到香港的中文大學教書。一年多的時間中,她與香港的朋友穿梭於香港的小巷,探尋各處深藏的美食,香港對她來說,已成另一個熟悉的家。

  她認為,香港人喜歡台灣,台灣人喜歡香港,但過去都來去匆匆,只是去一些觀光景點。以香港人去台北來說,除了誠品書店、淡水碼頭,台北生活的好多趣味都可以發掘,而香港也有不少景點之外的香港之美。

  她認為台灣和香港應該能互相深度的了解,這次到了香港,她想推動在香港設立台灣研究中心,在台灣設立香港研究中心,已初步接觸兩地的大學,具體的規劃還待詳談。

  有人擔心,香港、台灣、大陸,還有政治,作為女作家的張曼娟,會不會吃力。她承認,自己政治警覺低,行政經驗少,但以自己過去的經驗,從作家到大學老師,都是從零開始。現在到光華工作,也是生命歸零,重新開始,扮演好這個角色。以前的經驗,全部可用到今天的工作來。

  張曼娟說,香港是一個帶給她故事的地方。她坦承,她與香港的關連中,曾經有一段感情經歷,但創傷已療癒。今天香港要帶給她的,又是怎樣一段故事呢?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