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金耀基:百年共和之路,走得不容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6 00:13:10  


出席大會的各界人士向孫中山遺像三鞠躬。(中評社記者攝)
 
  台灣“中研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發表演講,梳理了過去百年的中國歷史及兩岸的政治變遷。他說,1911年辛亥武昌首義標誌着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一年,標誌着兩千年的帝制結束了,新的共和制產生了。這是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沒有皇帝的日子從此開始了。一家一姓的天下,從此變成公天下。這是“共和”的真正意思。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是符合當時的世界潮流的,他是一位有世界眼光、有現代意識的政治家。所以說,他是中國“百年來第一人”。

  金耀基指出,破帝制不容易,建立共和更難。“民主共和”的觀念,在辛亥革命之後深入人心。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也是一個民主共和國。在台灣,蔣經國開放黨禁報禁,把國民黨的身份改變,放下身段,由革命黨變成憲政下普通的執政黨,這種“自我改變”難能可貴。百年共和以來,在中國的土地上,台灣走出共和這條路來,這條路走得很辛苦、很不容易,非常了不起。

  他感慨地說,過去三十年,大陸的巨大變化出乎任何人的想象。中國的崛起是一個了不起的故事,但是大發展也帶來了種種問題,出現了一些影響社會安定的因素。中國大陸未來最需要的,就是另外三十年的安定的環境。他認為,在紀念辛亥百年的時候,人們應該重新審視民主共和的重要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