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陸以正:美國的“秀才造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0 09:39:27  


10月2日,在美國紐約華爾街附近,一面印有各大財團標志和“戰爭”字樣的美國“國旗”懸掛在示威營地。新華社
  中評社台北10月10日電/稍微注意國際變化的讀者,月餘以來,肯定曾在各報國際版上,讀到所謂“占領華爾街”的新興運動。大部分人認為那只是美國的年輕人吃飽飯沒事做,搞出來的新花樣。但它就像秋末冬初的野火,迅速延燒,遍及全國,幾乎難以撲滅。 

  台灣退休外交官陸以正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指出,迄今為止,這個草根性的運動席捲全美,號稱已有一百四十七個大小城市“淪陷”,分布四十七州。包括奧克蘭、洛杉磯、西雅圖、舊金山、芝加哥、紐約、匹茨堡、丹佛、聖路易、邁阿密等大都市,都有人響應。還有百餘小城,例如堪薩斯州的威戚達(Wichita, Kansas)之類,瞬間爆發開來。華爾街就在紐約市曼哈頓島頂端,被視為資本主義罪惡淵藪的象徵。僅只第一天遊行的九月十七日,紐約市警察局就逮捕了七百餘人。 

  這場野火甚至還延燒到加拿大、英國、德國、和瑞典。美國麻塞諸塞州的波士頓,也發起“奪回波士頓”運動,以波士頓的大銀行為目標,遊行抗議。波士頓原是英國人殖民新大陸建立的第一個城市,所謂新英格蘭四州的樞紐,財閥集中之地,捲入最早。 

  星星之火,是怎樣燒起來的呢?主要因為這一代的年青人,看不慣各國內部貧富不均的現象。第三世界各國對之早有深刻體驗,反而見怪不怪。唯有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三百餘年來坐享壓榨殖民地與第三世界的成果,到今天才初次遭逢反方向的思考,從而引發滿懷理想者的自責、反省、與叛逆行為。難怪歐美有些媒體把這個運動,稱作“阿拉伯之春的美國版”,發人深省。 

  “占領華爾街(OccupyWallStreet)”運動既是廿一世紀最新的群眾運動,它的標誌必定也會用電腦語言表示。請注意這三個英文字之間,特意不留任何空間。如想知道上月十七日以來,在美國和各地發生的情況,可以隨時上它的網站瀏覽。 

  廿一世紀是電腦主宰的世紀,任何變化理當從電腦開端。只需上網就可發現,乘熱加入吶喊的媒體不計其數。他們憤怒的對象,就是華爾街的大老闆們;他們的訴求籠統又有點曖昧,天真卻頗為感人。他們說,這個世界裡的窮人太窮,富人太有錢,實在太不公平。話雖有理,但如何才能公平呢?沒人有明確可行的答案。 

  訴求如此含糊不清的運動,能成功嗎?中國有句老話:“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拿來作為“占領華爾街”運動中,高舉紙板,上面大書“我們就是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We are the 99%)”命運的寫照,雖然難免洩氣,結局恐怕不會相差太遠。 

  人民反對貧富不均的現實世界真情實況,有沒有道理?當然有理。此所以從大富翁索羅斯(George Soros)、著名影星蘇姍.沙蘭登(Susan Sarandon)、到諾貝爾經濟獎得獎人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都支持這個運動。但它能持續多久,有什麼效果,沒人敢作預測。前進分子現在又發起了“收回美國之夢(Take Back the American Dream)”運動,邀請各地民間組織在華府集會,預備發布宣言,錦上再添花。 

  美國從三年多前全球經濟危機到現在,政府入不敷出,負債累累,卻還撥出四千餘億美元,援救頻臨倒閉的銀行。民間這口怨氣憋了幾將近四年,如今正好一併爆發。參與“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究竟有哪些人呢?有學運分子、無政府主義者、工會幹部、環保人士、乃至蘇活(SoHo)區的藝術家。總而言之,他們代表的是未能享受美國繁榮的一群(he Have-nots)。 

  中國時報上周五所刊駐美特派員王良芬的報導,所指是十月五日的遊行,距離九月十七日首次萬人上街,已經過了三個星期。它證明了本文主旨,即美國民間積壓的憤怒有多深,誰也無法在短期內,把巨大的所得差距拉平,使之化解於無形。更何況這本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徵,一個無法打開的死結。 

  從另一個角度看,貧富不均起於各人努力不同,正是美國以自由民主思想立國,二百卅五年來屹立不搖的真正原因。美國一般輿論對“占領華爾街運衝”並未嗤之以鼻,而是據實報導,有點像大人看孩子玩耍,一半關懷,又有一半寬容的心情。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次對分配不公,出於正義感的民間運動,會不會風捲殘雲般,掃除牆角裡的蛛網和陳年垃圾,為美國帶來一個乾淨清潔的未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