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汪洋:不能用運動式方式解決民生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0 11:55:03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據廣州日報報導,10月9日,省委常委會改善民生問題調研工作交流會在廣州舉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省委書記汪洋主持會議並作講話。

  按照省委十屆八次全會部署,從今年3月份開始,省委常委每位同志都圍繞各自負責的民生專題牽頭進行了歷時半年的調研,省委常委會還分成四個組分赴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四個片區進行了集體調研,並分別形成了調研報告。

  會上,各常委分別就調研和分管工作中改善民生問題形成的意見和建議作了發言。大家一致認為,這次民生集體調研充分體現了對執政理念的深刻認識、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和對民生問題的深刻思考。通過調研和交流,大家進一步深刻認識到,民生問題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問題,而且是重要的政治問題。不僅要注重民生的物質層面,也要注重民生的精神文化層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當好排頭兵的必然要求;是順應群眾的願望和呼聲,增進民生福祉的具體行動。做好民生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次民生集體調研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我省民生工作取得扎實成效、促進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汪洋對省委常委會民生集體調研和工作交流會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汪洋指出,要充分認識我省民生工作現狀,增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信心和決心。

  黨的十七大以來,廣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地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進行頂層設計,下大力氣解決民生熱點難點問題,使我省的民生工作整體設計更加科學、實際舉措更加扎實、工作保障更加有力、具體成效更加顯著,不斷在實現廣東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目標上取得新進展,為占全國經濟總量l/9強的廣東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和支撐,為全省1億430萬人民群眾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民生實惠,為1700萬外省勞動力提供了有利於他們安心工作和生活的環境,凸顯了廣東在全國大局中的應有地位和積極貢獻。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仍然存在就業壓力未緩解、民生事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和薄弱環節,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些困擾民生的突出問題尚未有效解決。 汪洋強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要正確把握五個重要關係。一是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關係。發展經濟是改善民生的基礎,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經濟發展就是最大的民生,促進就業是實現民生保障最有效的方式。改善民生又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注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體工作,夯實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基礎和社會長治久安的群眾基礎,增創廣東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新優勢。二是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關係。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水平相適應,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盡力解決當前必須解決和能夠解決的民生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又要正確認識國情和省情,本著對歷史、對人民的長遠和根本利益負責的態度,不能用運動式的方式解決民生問題,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條件和可持續承受能力,做到辦實事符合民意,做好事不超越省情和民力。三是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的關係。既要分清輕重緩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在一個時期內重點解決幾個突出的民生問題。又要統籌兼顧,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統一起來,協調好區域發展、城鄉發展的關係,協調好社會建設中涉及群體間的利益關係、權責關係,協調好建設實踐中的人與物的關係,有序推進各項民生工作。四是民生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關係。要把解決民生的精神需求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要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平台,豐富內容、創新形式,讓群眾充分實現自我展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追求;另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引導,注重構建主流價值觀,加強道德建設,提升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創造和諧的人文環境。五是黨政決策與群眾參與的關係。做好民生工作既要黨政的高度重視,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民意,真正堅持從民所願,從群眾的呼聲和意願中找到實施民生工程的著力點,積極探索在改善民生的工作中充分發揚民主的方式,真正把民生工程辦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的福祉。

  汪洋要求,各級各部門要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突出重點,狠抓落實,迅速推動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開創新局面。年底前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的落實:一是抓緊進行民生精神文化需求頂層設計的研究,二是制定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和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工作方案,三是制定群眾生活類社團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四是制定並實施符合廣東實際的公租房制度,五是制定加強宜居社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六是制定具有廣東特色的新型醫保模式改革方案,七是逐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五保”供養標準,八是制定城鄉困難群體生活補貼的工作方案,九是制定加快外來務工人員有效融入當地的工作方案,十是制定並實施打擊涉及食品安全案件的工作方案,十一是研究制定為民辦事問民意的試行辦法。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政協主席、省政府副省長以及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和列席了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