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時報:利比亞進入後卡扎菲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1 09:48:11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穆阿邁爾•卡扎菲(Muammer Gaddafi)的殘暴政權在他兩個月前逃離的黎波里時就已經成為歷史;周四,卡扎菲在蘇爾特(Sirte)附近被打死,利比亞終於從兩個月的流血僵局中解脫出來。無疑,對這個他無情壓制了42年之久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情緒釋放的時刻;對中東那些仍在抗爭以擺脫暴君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火花。但與此同時,這也讓人們更加密切地關註利比亞臨時領導層面臨的挑戰。
 
  金融時報今日刊登社評文章表示,蘇爾特的事態引發了興高採烈的情緒,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卡扎菲被活捉,然後被迫接受審判,效果可能會更好。他要對很多事情負責:在國內,成千上萬的利比亞人在他的鐵腕統治下遭受酷刑和處決;在國外,儘管他因在2004年宣佈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贏得贊譽,但他曾資助西班牙、德國和北愛爾蘭境內的恐怖組織。審判將為他的受害者帶來正義,讓他們將這一頁打上句號。
 
  不過,卡扎菲被打死至少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使舊政權的餘黨失去了一個可以擁戴的掛名首腦。這可能使利比亞新生的“全國過渡委員會”(NTC)面臨的重建國家的挑戰變得容易一些。
 
  文章表示,利比亞過渡委在掌權伊始擁有幾個有利因素。按非洲標準衡量,利比亞是相當富裕的。得益於大體上運營有方的油氣產業,該國有足夠資源承擔必要的物質重建。同時,與破壞該地區其它國家穩定的政權格局不同,過渡委並不按民族-教派的界線劃界。但它也存在著幾個不利因素。四十餘年的強人集權統治,使得利比亞幾乎沒有任何正常運轉的機構。另外,勝利者由各個不同且相互競爭的群體構成。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阿拉伯世界風雲突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