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近來,中國和美國都發布了有關全球視野和亞洲秩序的白皮書。中國版本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展望了一種由經濟發展推動的和平與繁榮的樂觀景象。美國版本的“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則以希拉里.克林頓的名義發表在《外交政策》雜誌上——這種在日程設定上的錯誤做法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長期後果。
參考消息刊文指出,這一設想的真正含義是,在奧巴馬執政初期誕生的親密關係已死,而且已被埋葬在美國的外交墓地裡。
如今,與中國的對抗關係似乎已成為美國亞洲外交的理由。希拉里.克林頓的文章的主題是從中東向東亞的“戰略轉向”。換句話說,美國政府放棄了夢魘般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而把主要精力轉向了東亞。
另一個不那麼好聽的解釋是,美國關上了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大門,而越來越自信的以色列、沙特和埃及政府也不那麼願意聽命於美國了。另一方面,亞洲的環境卻更為友好:有一個帶有威脅性的大國——中國,還有許多願意靠美國來制衡中國的小國。
從實際角度來說,希拉里.克林頓的“太平洋世紀”更像是過去60年的“太平洋世紀”:美國保持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並聯合友邦遏制中國。
就東亞來說,隨著經濟的增長,這個地區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正在逐漸減少。朝鮮、台灣和南海爭議並不足以作為針對中國的地區結盟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