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加坡華人獲頒傑出終身義工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30 10:25:04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13歲初嘗做義工的滋味後,新加坡華人姚錦如博士(71歲)自此把義務工作當成終身事業,多年來不曾間斷。28日,她從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代部長陳振聲手中接過“傑出終身義工獎”,實至名歸。 
 
  姚錦如博士原籍香港,1969年隨丈夫來到獅城,1974年成為新加坡公民。回憶她的義工初體驗,她說那時她在香港念中一,老師帶全班同學去探訪孤兒院,她回家後想到孤兒院小朋友的處境,竟難受得哭了。之後,全班毅然領養了那家孤兒院,分成小組每周輪流去探望小朋友,跟他們補習、玩遊戲,前後長達七年。

  來新後首四年,姚錦如在大巴窑少女收容所擔任所長,住在收容所里監督少女們的行為。孩子出世後,她自覺居住環境不適合孩子成長,改到國立教育學院當講師,並開辦了輔導碩士課程。與此同時,她也加入少年法庭的義務咨詢小組,針對少年犯罪個案,向法官提出最佳感化方式的建議,正式開啟她超過30年的義工生涯。

  由姚錦如經手的無數個案中,讓她感觸最深的,是一名父親為了讓沉迷於毒品及街頭黨活動的14歲兒子改過,忍痛向法庭申請“不受父母管教”(Beyond Parental Control)的例子。“我記得當法官宣判時,那名少年轉過頭髮現父親在流淚,才恍然明白父親的苦心,當下衝上前去抱父親,庭上的人都忍不住哭了,我也不例外。我也為人母,能感同身受。這種愛不容易。”

  姚錦如直到去年才卸下少年法庭的義務咨詢工作。算一算,過去31載中從她手中獲得新生的少年和孩子就超過4000名。她笑說自己通常會替這些少年求情,特別是為初犯者爭取緩刑。她說:“我覺得判入收容所應該是最後措施,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姚錦如現在除了是新躍大學客座教授外,也是新加坡樂齡輔導中心副主席。她同時是監獄的巡視太平紳士,負責確保囚犯的福利。過去10年,她也以太平紳士身份為200對新人主持婚禮。

  談到本地的義工風氣,姚錦如說:“我遇到很多人,一叫他們做義工就諸多借口,說要等到他們沒這麼忙、等到孩子長大後等等。對我而言,義工是我人生多重角色中的一個,就像為人妻子和母親一樣,因此我自然會騰出時間去經營。如果每個新加坡人都能把義工看作自己其中一個身份,這個社會就會更溫馨。”

  社青體部為感謝像姚錦如這樣為社會無私奉獻的義工,28日晚頒發年度義工獎。今年共有156人獲獎,是自1995年以來頒出最多獎項的一年。除了傑出終身義工獎外,共有7人獲頒傑出義工獎,19人獲頒社青體部之友獎,129人獲頒長期服務義工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