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是歐洲經濟危機的生命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31 08:39:09  


美國深受經濟和財政問題困擾,歐盟的緊急求救信號只能發往中國。
  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美國《紐約時報》10月27日載文《為什麼中國要救歐洲》,摘要如下:

  奄奄一息的歐洲亟須找到一條生路:為拯救希臘和歐洲銀行並防止金融問題擴散至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法國以避免歐元區崩潰,本周多場馬拉松式的會議提出一攬子建議,但它們均依賴大量甚或高達數萬億美元的現金。向誰求援?答案顯然是中國。

  本周法國總統薩科齊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打電話求援,意味著全球格局出現重大變化:中國的經濟優勢得以鞏固,而美歐等老牌強國的利益繼續慘遭侵蝕。現實是歐洲自身籌措不到資金。

  美國因經濟和財政問題而只能靠邊站,因此緊急求救信號發往中國並非出人預料。中國應該怎麼做?迄今為止,它不願充當危機四伏的歐洲國家的融資人。但堅守該立場正變得愈發困難。中國是世界出口大國,防止負債累累的歐洲進口國陷入崩潰尤其符合中國利益。

  但中國也面臨選擇:援助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或收購意西兩國債券向歐洲施以援手;通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加注資的方式曲線援助歐洲。從長遠看,中國直接援助的好處在於運用實力獲取直接切實利益。例如,要求歐洲承認其市場地位。但這種措施的風險也相當大。中國將容易遭受捲入歐洲政治糾紛的非難。在中國則將引發國外投資淩駕於國內投資的指責,畢竟中國仍是一個亟須發展並面臨嚴峻挑戰的國家。

  加強IMF實力以曲線馳援歐洲可以避免某些政治代價。但中國必定要以其提供的額外資源換取相當可觀的利益。它肯定會要求全面改革IMF管理架構以反映當前經濟現實。如今美歐都擁有否決權。如果中國成為IMF重要出資國,也應享有同等否決權。歐洲的權力將隨著從債權國變為潛在的債務國而相應降低。中國政府將大力宣揚民族主義成就:在世界首要金融機構內與美國平分秋色,且比歐洲擁有更顯赫地位。

  這些要求合情合理並將受到世界歡迎,因為中國會因此被更牢固地融入國際多邊體系並與之形成利害關係。拒絕此類變化的美國人和歐洲人應該意識到,其他選項的後果更為糟糕。中國利用實力獲取政治利益或將成為未來經濟更強大時的不祥征兆。但一個根本就不接電話的中國將把歐洲推下懸崖。歐洲人已經別無選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