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度變“兔”中國變“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31 14:51:08  


圖為印度最大海港孟買。
  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馬來西亞局內人報》10月26日載文《印度變“兔”,中國變“龜”》,摘要如下:

  在追求經濟主導權方面長期被視作二流國家的印度,被公認為是“龜”,但現在印度龜正在公司全球化和奠定國內消費基礎方面領先中國“兔”。

  這就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戰略學教授安紐•古普塔看問題的視角。他說,印度的跨國公司在擴大全球足跡方面比中國的同行做得更出色。印度和中國的跨國公司都是古普塔所稱的亞洲跨國公司的“第三浪潮”,與這兩個經濟巨人日益上升的影響力相符,緊隨日本和韓國公司的第一和第二浪潮。

  “現在當你創建一個全球公司時,你需要總部,要擅長橫向管理而不是按級管理,要非常擅長管理多元文化,要非常善於分享信息和內部透明度,你要非常擅長英語。”他說。然而在所有這些方面,中國的公司從歷史上講都不擅長,而從總體上來說印度公司正好相反,“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一家汽車公司想在歐洲進行收購要學習的東西比印度公司多的原因。”

  古普塔指出,有一個例外是在自然資源領域,中國公司在這方面要比印度公司的“全球化成分多得多”,在澳大利亞、拉美、非洲和加拿大進行了廣泛投資。“在資源領域,如果你購買一個礦,你不需要很多的組織能力,因為你要管理的全部員工的人數非常少。這是件容易的事。”

  但當涉及到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裡的收購時,這就是完全不同的局面了。他說,為彌補這個差距,中國公司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更多地依賴“海歸”了。中國還應該進行一些小的收購,以便在收購大型公司之前獲取經驗。

  當世界的焦點放在中國領導人能否成功地引導該國的經濟從出口轉向消費時,古普塔指出,印度國內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63%,高於中國的38%。這意味著西方經濟體的任何消極發展對印度的影響都要比對中國的影響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