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光明日報:不要動不動說道德滑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1 09:10:49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近些天,兩歲女童小悅悅連遭兩車碾過,18名路人視而不見一事,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小悅悅的不幸遭遇令人心痛、憤怒,無所釋放的公眾情緒,把目標指向了18名路人,輿論風向隨後被鎖定到人性冷漠、道德缺失上,很多人發出了社會何以冷血至此的詰問。

  光明日報今日刊登評論文章表示,僅僅以事件中18名路人的行為,就認為我們的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滑坡”大有偏頗之處。每個人細想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會發現生活中處處存在見義勇為、助人好施的現象。但需要指出的是,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天性,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不能不讓人在事件來臨時有所考慮。南京彭宇案、天津許雲鶴案等事件的出現給人們一個強烈的暗示:“見義勇為”的後果有可能是“惹禍上身”。因此,若無基本的避險條款,在得與失到來的關鍵時刻,僅憑道德本身有時難以阻止悲劇的發生。

  2004年在美國加州,一位叫亞歷山德拉的姑娘發生車禍被卡在車裡,另一位名叫麗莎的女子將其救出,但由於麗莎沒有專業施救技能,導致亞歷山德拉事後癱瘓。2008年亞歷山德拉將麗莎告上法庭,稱麗莎救助疏忽導致其癱瘓,麗莎應為此負責。2009年,加州議會以75:0票通過“好心人免責條款”,宣布類似麗莎這樣的案例,因救助他人不慎導致其再受傷害,應予免責。

  類似條款在北美地區普遍存在,主要是關於在緊急狀態下施救者因其無償的救助行為給被救助者造成民事損害時的責任免除的法律制度。從立法角度講,一是如何鼓勵及要求人們在情況許可時伸出援手;二是如何保護人們在不求回報助人時受到免責保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