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媒體觀察:美軍撤出伊拉克的中國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4 00:24:45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美國極有可能加速將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這對中國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南方人物週刊刊文稱,在經歷了長達8年的戰爭,犧牲四千多軍人之後,近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將在年底從伊拉克全面撤軍。從結果來看,伊拉克戰爭不但讓美國付出了軍費開支和人員傷亡的沉重代價,也付出了國際形象大幅度折損的後果。至於在伊拉克建立的民主機制,到底會給伊拉克以及中東地區帶來怎樣的影響,還有待於歷史的檢驗。

  美軍的撤出,雖然不是敗退,但也絕對不是光榮的撤出。

  從伊拉克全面撤軍,對奧巴馬爭取連任有一定的影響。這場戰爭並不是奧巴馬主動挑起的,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奧巴馬都是旁觀者。而對於不是他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奧巴馬則有中途介入的意味。當年在競選總統時,奧巴馬批評布什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支持就貿然發動戰爭。因此,他主張撤出伊拉克,把決戰的重點放在阿富汗以及跨境到巴基斯坦反恐。上台之後,按照這個計劃,奧巴馬在阿富汗大舉增兵。在掌握確切情報後,奧巴馬下令出動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境內擊斃了“9?11”恐怖襲擊的元凶本?拉登。

  從某種意義上說,奧巴馬的伊拉克撤軍論,對他第一次當選總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他競選連任也是有利無害。迄今為止,美國還是有不少反戰的選民,對布什依據錯誤的情報發動伊拉克戰爭仍然無法釋懷。在布什到訪加拿大的時候,更有民眾發起示威遊行,並呼籲政府將布什當作“戰犯”加以逮捕,付諸法庭審訊。由此可見,對奧巴馬來說,從伊拉克撤軍仍然有凝聚反戰選民選票的作用。

  在阿富汗、伊拉克以及利比亞的3場戰爭中,介入利比亞內戰可謂是美國近年來最“划算”的一仗。因為這一仗沒有地面部隊的介入,沒有占領的行動,也沒有士兵的流血犧牲,只是幾個月的空中轟炸,雖然代價最小,但是成果最大。北約在“禁飛區”的旗號下,用空襲的方式支援利比亞反抗力量,獲得推翻卡扎菲政權的巨大勝利。在某種程度上,這掩蓋了白宮宣布全面撤出伊拉克的“尷尬”。可以預料,這種模式的干預未來或許會出現在亞太地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