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媒體觀察:美“千年一代”挑戰宗教傳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7 00:09:03  


 
  中國對美宗教問題關注不夠

  在美國大選中,宗教選民所占比例很大。美國公職人員為取信於“上帝的選民”,必須在宗教問題上表明態度。克林頓在執政時很重視保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但1998年美國國會恰恰是在克林頓總統任內出台了《國際宗教自由法》。此後,美國政府通過發布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對中國的宗教與人權問題說三道四。美國“基督教聯盟”、“傳統價值聯盟”等一些宗教右派組織也經常對中國的宗教狀況進行指責。

  談到美國宗教變化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劉澎說,美國的外交政策有兩個主線,一是理想主義,這就是要在全球推行自己的基於基督教信仰的價值觀念;二是現實主義,就是非常實際、非常看重國家利益。現在中美在經貿、安全、全球事務等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雙方需要更多的合作而不是對抗。他認為,中美在宗教、人權等問題上存在分歧,這與雙方在文化和歷史傳統與社會政治制度方面的差異有關。因此,中美雙方都應該更好地了解對方,減少誤會與對立。而中國過去對美國宗教問題關注不夠,這種現象應有所改變。

  “9.11”以後,美國政府對宗教有了全新的視角、全新的認識。在美國政府內部,各派人物逐漸形成了一種共識:“如果宗教是麻煩的一部分,必定也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的一部分。”今年初,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推出了“與公民社會進行戰略對話”活動,邀請了來自美國各地的專家學者、NGO負責人、各宗教團體的領袖及來自亞洲、非洲、歐洲、中東地區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世界不同宗教信仰的代表就“宗教與美國外交政策”問題進行對話。劉澎教授也應邀參加了對話。這表明奧巴馬政府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吸取了小布什政府單邊主義的教訓,開始在國際事務中高度重視宗教的影響,美國要以傾聽者的身份,了解世界各地不同信仰者的聲音,以減少外交決策時的盲目性。劉澎說,這是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吃了巨虧”,“碰得頭破血流”後採取的務實做法,是其外交新戰略。他認為,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宗教意識、民族意識正處於一個不斷強化、持續高漲的時期,美國在國際事務中開始重視宗教因素的做法,對其他國家應有所啟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