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奢侈稅的通過,並已逐步發酵,也相當程度地維護了居住正義。同時,對台灣提供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已達100個,使百姓在國外旅遊、商務更自由、更便利,這難道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就嗎?在國際關係上,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簽署,使台灣的產品、服務可以免關稅、市場准入、產業合作來鞏固台灣第一大出口國、第一大順差國的中國大陸市場,在全球三大引擎(美國、歐盟、日本)均熄火的情況下,透過ECFA尋求兩岸經貿關係的重大突破,更是睿智、遠見的抉擇。在ECFA的簽署效應及日本震災亟需替代生產基地的考量下,台灣、日本也因而有機會洽簽協議。結合日本的技術、原料,台灣的創新、研發,對大陸的了解,以及大陸的生產、市場所構成的黃金三角,更有機會對抗韓流乃至順利渡過渡全球經濟的可能二次衰退。
文章說,另一方面,地方型的政治人物通常無法延續在“中央”的執政績效已有不少前例可循。以陳水扁前“總統”為例,在台北市市長任內幹的有聲有色,在“總統”任內卻黔驢技窮,因為兩岸政策的反覆及短線的思考而挫敗,陳唐山擔任“外交部長”即因失言而一事無成,馬英九在從台北市長到“總統”之間也花了相當時間的摸索才能上路。
一般言,地方行政首長面對的選民同質性較高,利益也單純,透過修橋、鋪路、工程款綁樁,與民眾感情即可得到不錯的民眾支持度。反之,“中央”首長面對的民眾多元,以“勞委會”為例,擴大開放外勞雖然贏得廠商的歡迎,但也會得罪一般勞工階層。以“教育部”為例,開放陸生來台固然有利大學招收學生,但也會引起民眾認為剝奪國人就學,至未來就業機會的反彈。而到了“總統”層級,統獨的爭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調和,台灣美國、日本、大陸的多角政治關係的協調,均是千絲萬縷。加上近來財政拮據,已無能力大肆揮霍資助地方。在時空背景不同,並非一句過去有地方執行力即代表未來“中央”執政績效的保證。因此,地方的政治人物欲延續在“中央”執政的盛況應該會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文章說,展望未來,相較於全新的政治人物,或很難由地方過渡至“中央”執政的候選人而言,一個經過考驗而且績效良好的,充滿可預測性的現任“總統”,應該是較佳的選擇。民眾不應含淚,反而應該帶著微笑去投票,並迎接更穩定、更有前景的黃金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