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利比亞戰事剛結束 美國下一個戰爭目標是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1 09:05:08  


美下代隱身無人艦載機X47B獲重大進展。
  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電/《環球時報》報道,最近幾天,圍繞伊朗可能爆發新戰爭的猜測驟然增多,鼓動美以空襲伊朗核設施的情緒,在西方輿論中很活躍。此前,北約應打擊叙利亞政權的說法流行一時。其他一些與西方“對著幹”的小國,如朝鮮等,也都進入過類似輿論的“想象”。即使對中俄這樣的大國,美國學者也偶爾做過“一次性消滅中俄核力量”的推演。

  當解決不了一個問題時,很快聯想到打一場戰爭,這成了西方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思維習慣。冷戰後的幾場戰爭美國領導西方打得很順手,助長了這種思維的綿延不絕。由於沒有通過談判西方得以滿足全部要求的先例,西方總體上對“和平解決問題”失去了興趣,對制裁和動武的迷信在增加。

  之前幾場戰爭針對的都是小國,伊朗的報復能力曾讓西方很擔心。但現在這樣的擔心在下降,用戰爭制服伊朗的西方民間衝動,正變成美以等政策制定者嚴肅的考慮。

  民間的強硬要求永遠存在,但西方國家的政府也對戰爭變得輕率而隨意,有著更深層的原因。金融危機造成整個西方世界的蕭條,西方社會內部焦慮嚴重。歷史的經驗是,這樣的時期戰爭最容易出現,總會有一些人認為戰爭或許能創造國家走出危機的某種機會。

  當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在經濟競爭中表現乏力的時候,他們的戰場表現卻進入了歷史上的最佳狀態。這個“剪刀差”不可能不對西方的戰略思考產生某種誘惑,它對世界和平的負面影響必將是深刻的。

  西方國家的國土上已經半個多世紀沒有經歷戰火了,與伊朗這樣的國家作戰,戰火擴大到西方國家的可能性同樣很小。薩達姆曾威脅攻擊歐洲,事實證明是吹牛皮。戰爭對西方人的含義發生歷史性改變。西方人零傷亡的戰爭已不止有過一次,西方國家出兵造成的少量傷亡,很難激發出越南戰爭期間那樣的社會反戰運動。

  很多人說民主制度是制止戰爭最有效的保障,但冷戰後的幾場戰爭有不少是美國主動發動的,其追求的“正義”理由,常常只是在西方、甚至只在美國的價值觀下才成立。戰爭不斷的根本原因是:它被當成實現美國利益成本最低的捷徑。美國的民主並非戰爭的制動裝置。

  舉望世界,新興國家都忙於經濟建設,他們中的強國沒有一個想打仗的。談論戰爭最熱烈的是西方,利比亞政權剛下台,“下一個”是誰的議論就大量冒出來,好像北約就不應該閑著。

  下一場戰爭在哪裡呢,它首先就存在於西方一些人的心中。世界矛盾重重,如果把戰爭當成處理問題的“日常工具”,派出轟炸機隊像搞一個航空表演一樣隨意,那麼新的戰場顯然很容易圈出來。

  戰爭首先是災難,而且往往是最高級別的人道主義災難。不能因為它們發生在西方以外的土地上,人類的輿論就漠視它們,也許只有一個重大教訓,才會促成西方輿論在戰爭問題上的醒悟。這個教訓未必會來得很快,但如果西方這樣不停幹下去,它肯定會來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