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退休電影布景設計師黃則現歷時近20年,制作了10餘件微型藝術品,生動逼真再現上個世紀40年代舊金山中國城以及華人移民生活,作品保存在美國華人歷史學會博物館內。圖為沙加緬度街上的擦鞋鋪。 |
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舊金山中國城及華裔移民生活是怎樣的?現代人只能從舊照片里尋找點滴。退休電影布景設計師黃則現歷時近20年,製作了10餘件微型藝術品,栩栩如生再現他孩童時期所有美好回憶。這些作品中,外婆的廚房、某戶人家的餐廳和客廳、中藥鋪、洗衣店、擦鞋鋪和單身宿舍等7件作品贈送給美國華人歷史學會永久保存。在歷史學會博物館遷址安居10周年的慶祝活動中,這些作品讓許多參觀者嘖嘖稱嘆。
77歲的黃則現是第四代移民,在舊金山出生長大,長期在夏威夷從事電影和戲劇布景設計,退休後回到老家。大約20年前,他萌生以微型藝術品形式復制中國城景象和華裔移民生活的念頭。
他以孩童時期的記憶為主軸,將企李街上的洗衣店、沙加緬度街上的擦鞋鋪、都板街上外婆的廚房、乾尼街上國際酒店的單身公寓和中藥店等,按比例縮小成一個或兩個手掌大小,作品生動逼真。
黃則現告訴記者,每一件作品均來源於真實故事,無法計算具體創作和完成時間,近20年來不斷增減修改,力求真實完美。比如擦鞋鋪的報攤上擺著1945年4月12日的《舊金山紀事報》,頭版是羅斯福總統的大幅照片和他去世的消息,那就是當天報紙的復製品。黃則現從《舊金山紀事報》倉庫獲得原版報紙,復印縮小,放在只有手指頭大小的報架上。
黃則現的記憶中,中國城物品充裕,生活安康。小時候常常到都板街的外婆家里,廚房是他最喜歡的地方,因為“那裡總有很多好吃的東西,外婆圍裙的口袋里總會給我留點零花錢,我拿去買糖吃”。外婆家是舊金山常見的維多利亞式房屋,廚房寬敞明亮、清潔,窗戶裝飾著白色鏤空花窗簾,靠牆依次是爐子、烤箱、冰箱、白瓷水池和櫻桃木櫥櫃,中間是一張木制長桌,桌上有月餅模子、面團和月餅餡,拉開門的烤箱里是剛出爐的金黃誘人的月餅。黃則現說:“外婆和姨媽每年自己做月餅, 我就以這個中秋節前的場景製作了這件作品,海外華人依舊按照自己的傳統慶祝節日。” |